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55章 鄂爾多斯部的投順(2 / 2)

從遼西到蘭州的外長城地區,出現了一條蒙古內附部落的居住區,這不僅給大明西北、北麵的長城防線設立了一條警戒區,還為缺乏牧場的大明提供了穩定的馬匹來源。

林丹汗現在想要同大明交惡,就必須要擔心被大明兩路夾擊,還要擔心被後金抄了後路。他想要南下進入青海、西藏,占領蒙古各部人民在精神上的源泉之地,也需要先問過大明才行了。

在這種局勢下,林丹汗隻要還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遵守同大明的盟約,維護兩者之間的盟友關係了。朱由檢聽完了薩囊·徹辰的來意之後,頓時大喜的跳了起來,走到了薩囊·徹辰身邊問道:“那麼額磷臣是什麼時候出發的?他現在已經到達什麼地方了?朕這就派出使者去迎一迎他,也免得路上出什麼意外。”

雖然今日屋外是風和日麗的一天,但是上書房的位置卻無法直射到陽光,因此書房內的光線顯得有些昏暗,不過當崇禎走向薩囊·徹辰的時候,這位年齡同他相仿的明國皇帝以一種平易近人的姿態,讓他覺得這間房子的光線還是相當合適的。

對於崇禎的重視甚為感動的薩囊·徹辰立刻回道:“以臣的估算,此刻濟農大約還在豐鎮,陛下若是能夠準許濟農上京,臣願意前去迎接濟農等人。”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光是你去可不行,那不是太過怠慢朕的客人了麼。王伴伴,你替朕寫一道詔書,讓福王世子代朕去迎接鄂爾多斯部濟農額磷臣,恭順侯吳惟英和徹辰一起作為副手,協助世子操辦此事。迎使所需費用,從內務府內撥付,就不必同外朝去伸手了。”

薩囊·徹辰頓時向崇禎拜倒為濟農致謝,安撫了薩囊·徹辰幾句之後,朱由檢便讓呂琦先將他送出宮去了。

聽到門外的腳步聲走遠之後,朱由檢突然又轉身對著王承恩吩咐道:“再替朕寫一份詔書,通過總參謀對曹文詔下令,讓他派出一營騎兵保護鄂爾多斯濟農一行人上京,朕不希望他們在路上出現什麼意外…”

戶部的官衙內,從皇帝那裏得到命令的郭允厚,這一日召來了畢自嚴,向他交代了戶部想要設立一個新部門,以在北方實施配給製,並希望他來擔任這個新部門的主事者。

對於郭允厚對自己的示好,畢自嚴感到有些不解,雖然郭允厚並不算是閹黨中人,但是他對於東林黨人也並沒有什麼好感,認為東林黨人雖然好言談,但做事卻往往脫離實際,除了加劇朝中的黨爭之外,對於眼下的時局卻並沒有什麼幫助。

正因為郭允厚對於東林黨人所抱有的這種觀點,使得他成為了朝中少有的中立派官員,因為戶部的特殊地位,也使得朝中爭鬥的兩方官員,都樂於見到郭允厚保持中立的地位,因此也沒有人會去找他的麻煩。

畢自嚴雖然同樣厭惡黨爭,但是他還是認同朝中的執政權力,不能長久的被一群沒有底限的官僚所掌握的觀點。因此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交情,現在他卻聽到郭允厚邀請他來主持戶部新設立的部門,這不由讓他有些愕然。

看著畢自嚴正在猜測自己的用意,郭允厚不由笑了笑說道:“景會不必有太多的顧慮,我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隻是這個配給製關係到今後數年內北方各省的百姓生計,若是托付給一個不恰當的人選,陛下失望倒是小事,我擔心若是小民無法維持生計,恐怕北方各地就要烽煙處處了。

所以我思考再三,方才在陛下麵前推薦了你。因為我覺得,這件事大約隻有景會你才能辦的下去,僅此而已。”

畢自嚴想了想,對著郭允厚回道:“在我答應之前,不知尚書大人能不能幫我解開幾個疑問?”

郭允厚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隻要是我能解答的,自然不會有所保留。”

畢自嚴想了想說道:“那麼我想知道,這個所謂的通貨膨脹,你和陛下有多少把握,它是一定會發生的?”

郭允厚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麵前的桌上拿出了一疊文件遞給了畢自嚴,方才說道:“和陛下談過之後,我讓人收集了各地的物價資料,你可以先看看。”

畢自嚴看了良久,終於皺起了眉頭說道:“如果你和陛下猜測的沒錯,那麼配給製實施的過程中,打算如何逐步延緩這次通貨膨脹的過程呢?”

郭允厚思考了下說道:“隻要北方沒有出現大型的災荒,那麼我和陛下都認為,每年的糧食、棉花、布匹和煤炭價格,上漲幅度應當控製在5-8%之間。

參考了歐洲各國價格革命的物價變化,我和陛下認為,物價上漲一倍應當算是最樂觀的估計了。我和陛下都認為,如果能在10年內將物價調整到位,對於百姓的生計應當是衝擊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