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35章 對策(1 / 2)

雖然惠世揚故作驚人之語,但是袁可立依然表現的心平氣和,似乎完全不在乎朝局會不會朝著惠世揚所說的方向變化。

惠世揚見此終於微笑著說道:“…尚書大人的養氣功夫果然無人能及,那麼下官就說句實話吧。今時今日,我大明朝政的改革已然無可避免。

既然對付朝政改革逆而抗之已不可行,那麼下官以為,何不順而從之呢?”

袁可立這才不確定的重複了一句,“順而從之?”

惠世揚身體向著袁可立傾了傾,眼中充滿熱切的說道:“對,順而從之。陛下需要的隻是推動朝政改革,至於由誰來推動這場改革,下官以為,陛下其實並不在意。”

袁可立看著他揚了揚眉頭說道:“為什麼你會這麼看?”

惠世揚沉默了片刻便說道:“下官看黃中五過往行事,雖然頗有手腕,但是胸中卻缺乏格局,否則當日閹黨也不至於要靠構陷大案,來打壓我東林一黨。

然而這兩年以來,黃中五行事卻往往出人意料,著眼於將來。其所推行之改革之策,並無故意針對打壓政見不合之人,還召回了不少我黨之人。

以過往雙方之恩怨,黃中五之為人,這顯然有些說不通。而下官返回京城之後,雖然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但是平日裏倒也沒有荒廢時間。

據下官所知,這工部尚書吳淳夫、都察院李夔龍、大明時報孫之獬、吏部尚書徐光啟等人,雖然支持內閣對朝政的改革,但卻並非是依附於黃立極的黨徒。

是以,推動朝政改革的決心,應當是陛下而不是黃立極。是陛下通過黃立極推動了改革,而不是黃立極取得了陛下信任,才實施了改革。

就下官看來,陛下所欲改革之事有四:一曰經濟;二曰軍事;三曰官製;四曰教育。

我東林黨人不惜同閹黨相爭,所為何事?難道不也是為了執掌朝政,以挽此大明危局嗎?

因此,我們同陛下之間其實並無深刻之矛盾,畢竟我們在朝中清理了閹黨醜類之後,最終還是要著手進行對大明朝政進行改革的。

因此就這點來看,我們順從於陛下的改革意願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陛下想要推動的改革內容,和我們想要進行改革的內容並不是那麼一致而已。

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將改革的主導權力拿回來,這些不一致終究還會被消除的。但如果我們因為要先解決朝中的閹黨,然後再談改革,恐怕那些掌握權力的閹黨們,就會接著改革的由頭繼續打壓我等,就如同今日的朝會一般。

所以,下官以為。我們現在首要之務是奪取改革的主導權力,而不是繼續同朝中的閹黨針鋒相對。否則,閹黨的力量隻會越來越強,而我們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小。”

袁可立沉思了許久,才不緊不慢的問道:“那麼這上尊號,同你所說的要奪取改革的主導權力,又有什麼關聯?”

聽到袁可立沒有對自己的主張斷然否決,惠世揚不由精神一振的說道:“陛下年少氣盛,又是兄終弟及得來的帝位,必然是希望能夠樹立功績以告慰先帝和百姓的。

而以陛下登基以來的舉止,現在上這個尊號,雖然有些勉強,但也不算太過荒唐。

黃立極之所以能夠得到陛下信重,托以朝政改革之權力,無非就是當日陛下登基時有擁立之功。

我等既然已經失去了先機,那麼現在自然要先獲取陛下的好感。這上尊號,便是代表我等已經完全臣服於陛下,隻有當陛下不再將我等視為外人,我們方有機會從黃立極手中奪取主導改革的權力。”

袁可立注視了惠世揚許久,看著他坦然而不避開的目光,終於輕輕歎了口氣說道:“那麼,我且問你。若是有朝一日,我等拿到了這主導改革的權力,那麼你覺得,這改革應當如何落實下去?或者說這改革應當改到什麼程度為止?”

一直胸有成竹的惠世揚,此刻卻皺起了眉頭想了許久,才斷斷續續的說道:“這改革麼?下官以為恐怕不會超過張江陵實施新政的內容,否則斷然難以行得通。”

袁可立頗為失望的移開了目光,轉而看向了牆角一尊梅瓶中的幾枝臘梅,良久之後才說道:“上尊號一事,你去操辦吧,到時我自會領頭。

不過你辦好這事便去揚州一趟,將揚州鹽引一案盡快了結了去。我近來精力不濟,想來也是年老體衰,不堪重負了。今後這刑部的事務,恐怕就要你來挑起大梁了…”

等了將近半個多小時的倪元璐,終於看到惠世揚從廳內走了出來,往日一向麵無表情寡言少語的惠世揚,今日卻顯得有些春風得意的模樣,經過他身邊時,還同他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