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25章 政治投機(1 / 2)

關上了房門,躲在宿舍內研讀《矛盾論》和《實踐論》的牛金星,一半是為了躲開校園內喧囂的爭論,另一半則是真的被這兩本書的內容所迷住了。

雖然寫作這兩本書的作者蘇長青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不過牛金星卻覺得此人心中大有丘壑。隻可惜這兩本書的寫作都有些意猶未盡之處,讓他越讀越是覺得缺少了些什麼東西。

牛金星有這樣的感覺其實是正確的,雖然蘇長青看過主席所寫的《矛盾論》和《實踐論》原文,但畢竟不能達到倒背如流的地步,而且主席寫這兩本書的時候,是建立在馬列主義哲學思想上的進一步哲學研究。

而在這一個時代,不要說馬列主義,就算是唯物主義哲學也沒有成為一個成熟的哲學流派,甚至於唯物主義這個詞還沒有創建出來。因此蘇長青在寫作這兩本書籍的時候,不得不刪除了過於超前的一些思想,隻是盡力以自己的能力去複述這兩本書的內容。

因此同原版相比,這大明蘇長青版本的《矛盾論》和《實踐論》,顯得就有些意猶未盡了起來。雖然這兩本詞白文淺的書籍因為皇帝的命令,成為了京城各個學校的必修課程。但卻並不被大多數人所重視,因為這兩本書的思想同聖賢之道實在是相去較遠,而且看起來也不會被納入到科舉考試當中去。

但是對於喜歡雜學的牛金星來說,看了這兩本書卻讓他大有收獲。在他看來,這兩本書不是用來做學問的,而是應當用來指導做事的,每研讀一次都讓他覺得大有進益。而牛金星也因此對於寫作這兩本書籍的作者生起了興趣,他幾次寫信給大明時報,想要聯絡上經常在時報上登文的蘇長青,向他請教一些學問。

不過每一次的去信都是猶如石沉大海毫無回音,這讓牛金星不由開始懷疑起蘇長青的真正身份來了,他有意識的去收集有關蘇長青的文章和消息,卻始終一無所獲。不過他倒是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一次這位蘇長青發表了文章之後,朝廷或者說是內閣頒發的政策法令就按照這位的主張前進了。

就牛金星看起來,蘇長青每次在大明時報上刊登文章,到更像是在為朝廷新政呐喊和投石問路了,這個發現倒是更讓他懷疑起蘇長青的真實身份起來了。

當牛金星正看書看的出神的時候,胞弟牛金木帶著午飯找他來了。牛金星帶上京城的兩個弟弟因為學問不夠,所以一個在燕京大學旁聽,另一個則幹脆考取了陸軍軍官學校。

牛金木正是在燕京大學旁聽的一個,同牛金星進入大學之後每日安心讀書不同,這個年輕的弟弟顯然更為活潑一些,也更愛同那些喜歡組織新鮮活動的學生會成員混在一起。

他替兄長從食堂內帶來午飯之餘,還握著一份大明時報大驚小怪的對著兄長說道:“大哥,大哥,這一期的報紙可真不得了了,你真應該出去看看,現在學校內的學生們都在議論,今天報紙上的文章呢?”

被打斷了閱讀的牛金星,抬頭不滿的瞪了弟弟一眼,才拿了一枚竹簽當做書簽夾在了當前看倒的頁數,並放在了床頭的櫃子上。

他一邊從床上起身,一邊向著弟弟發問道:“拿給我看看,究竟發生什麼事了?今天感覺外麵吵的特別厲害。”

停下了布菜動作的牛金木,一邊將手邊的報紙送給兄長,一邊隨口說道:“還不是因為孝道和婦德的爭論,今天報上有個叫蘇長青的人,也不知他是愚蠢還是膽大,居然在大明時報上公開指責孝經和三從四德是束縛人心腐朽之言,一群腐儒偽托先聖之言,用以愚民殘民的精神枷鎖…”

牛金木雖然覺得蘇長青寫的這兩篇文章實在有些偏激,但是卻甚為欽佩這個人的膽子,為了駁倒那些氣焰囂張的士人,居然直接將矛頭指向了沒人敢於質疑的聖人經義和人倫大道。不過他心裏佩服歸佩服,在兄長麵前還是講蘇長青的言論批判了一遍。

然而一向要求他不要介入這些爭論的兄長,聽了他的言論之後卻變得有些反常了起來。不僅沒有讚許他說的好,反而緊張的翻看起手中的大明時報來了。

在方桌上布好菜肴的牛金木,不敢打攪牛金星的閱讀,隻能坐在一邊等待著兄長看完報紙再開動。這一刻他倒是有些埋怨起自己多嘴了些,應當先吃了午飯再和兄長說這件事的,現在麼估計要享受冷食了。

牛金木正在深刻的反省自己的時候,牛金星已經開始認真的研讀起蘇長青的兩篇文章來了,正如他兄弟剛剛所說,這一次蘇長青的文章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士人們高舉的人倫旗幟。

“…我最初實在替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我不明白殺死自己兒子這種事情究竟和孝道有什麼關聯?虎毒尚不食子,作為一個父親卻以孝道的名義去謀殺自己的孩子,這算是孝道嗎?這是陷母於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