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名聲遠揚的東林黨人領袖們,回到了朝堂之後居然放棄了同這些小人繼續鬥爭下去,這無疑讓許多信奉正邪不二立的士子們的不滿。原本因為痛恨閹黨,而給東林黨人加持的神聖光環自然也就褪色了。
到了崇禎二年末,曾經左右清流士林輿論的東林黨人開始慢慢被邊緣化,而號稱要繼承東林諸君子遺誌的複社士子們,打著:興複古學,將使異日者務為有用的旗幟;以蠲逋租,舉廢籍,撤中使,止亂政的政治理想為號召,開始將清流和士林輿論聚集在了自己身邊。
朝中剩下的最後一部分官員,則選擇了中立騎牆的態度,朝中誰的話語聲大,他們就會倒向哪一方。
如果說此前崇禎登基時,眾人因為不了解皇帝的喜好,所以容忍了黃立極留駐內閣首輔,作為新舊權力交接的過度人物。
那麼到了崇禎二年底,大家都算是明白或是自以為明白了崇禎在用人上的喜好。既然推動改革就能獲得皇帝的支持,那麼就有不少人認為,想要取代黃立極成為內閣首輔的難度就不是很低。隻要將黃立極弄下來,他們同樣可以服從於皇帝的命令推動改革。
而崇禎二年年底,國庫空虛的狀況開始好轉,又有了皇帝親征擊退後金獲得的勝利,這讓大明的國勢看起來有了那麼一點上揚的跡象,使得不少人的功名之心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畢竟現在接手內閣首輔的職位,很有機會博一個中興名臣的榮譽。
於是很有些官員故意煽動輿論,想要逼迫黃立極去同皇帝打對台,削弱總參謀部的權力,以恢複原先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共同分治大明軍隊的格局。
黃立極自然是不願意讓一群低階官員綁架,向崇禎要求對孫承宗封爵,從而砍斷總參謀部最粗的一根支柱,讓自己成為總參謀部的敵人。他一邊壓著那些官員的上書,一邊幾次求見崇禎,想要同皇帝通個氣。
然而,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崇禎居然迷戀上了新納的妃子和新生的子嗣來了。隨著他案頭的上書越來越多,黃立極便不得不第三次跑來求見皇帝了。
他看著門廳東西兩邊被封起的木板牆,便知道這裏也正在改建著。門廳東麵除了一座內左門外,剩下的房間設置成了禦前秘書處,門廳西麵除了內右門外,剩下的房間就成了宮內聯絡總參謀部的軍政處。
他踩著腳下的漢白玉石地麵,看著兩側改建後的房間,不由思考起了這個新增設的軍政處,究竟對眼下的朝廷格局有什麼影響起來了。
黃立極剛剛有了一些收獲,便聽到了一陣腳步聲從 乾清門內傳了過來。他抬頭轉身看去,發覺徐光啟和呂琦正從漢白玉石的台階走了上來。
黃立極對著徐光啟拱了拱手,這才故作鎮靜的對著呂琦問道:“既然徐尚書已經出來了,那麼陛下可有空見臣了麼?”
呂琦看了一眼徐光啟,又看了看黃立極,這才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已經有旨,請黃閣老入內晉見。”
說完之後,呂琦對著徐光啟行了一禮說道:“徐先生請自便,雜家要帶黃閣老入宮,就不耽誤先生了。”
黃立極同徐光啟打了一個招呼之後,便抓著官袍的下擺跨過了門檻,向著乾清宮去了。雖然黃立極在乾清門思考了許久,也盤算過了如何向崇禎開口。但見到了皇帝之後,他卻又改變了主意,隻是老實的說了一遍事實,並沒有添油加醋的誇大其詞。
朱由檢翻看了一遍黃立極帶來的奏章,不由笑著說道:“…彈劾內務府擅自拆除承天門外的宮牆,有更改京城風水的嫌疑…這誰上的書啊?他這本事不去街頭批卦都是浪費了。
請求恢複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正常職能,總參謀部總長及參謀們應當和兵部官員進行輪換,以避免有人獨攬軍權,威脅神京…”
朱由檢看完之後,便將奏章放置在了桌上,然後看著黃立極問道:“黃先生今日找朕,就是為了這些事?”
黃立極對著崇禎苦笑了一聲說道:“陛下是沒有見到臣值房的情形,數百份奏章堆在那裏,臣都快要沒有立足之地了。有的人一日連發三折,談的都是臣節略給陛下看的內容。臣不得不找陛下討要一個態度,否則臣不好處理這些奏折啊。
此外,如今元宵節都已經結束許久了,陛下也應當出宮視事了。不管是戰後封賞還是行政區劃改革,都需要陛下出麵主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