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劉香為自己的辯解,朱由檢這才半信半疑的說道:“既然你和廣南國主各執一詞,這場官司朕就先放一放。
但是你想要讓朝廷出兵一事,朕也不會應允。我大明統禦萬方,依靠的是文明秩序而不是武力征服,若是廣南國主並沒有犯錯,而朝廷卻出兵去攻打他,我大明海外的藩國豈不是人人自危?
再說了,我大明禁海日久,雖然開海之後海上貿易日趨繁盛,但是我大明的海上武力卻沒這麼快發展起來。這些海外藩國之所以還能對我國保持宗藩之禮,不是畏懼我國的武力,而是延續了以往的習俗而已。
在我國海上武力沒有恢複之前,為了大多數海商的利益,維持現有的宗藩體係,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對於皇帝的話語,一幹海商代表都深以為然的點頭讚成。他們在海外憑借著大明的身份還是獲得了不少好處的,不管是普通海商還是鄭芝龍這樣的官商,在南洋同歐洲商人競爭對抗時,還是得到了當地土著的不少幫助的。
而對於劉香來說,崇禎的話語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他雖然知道這次上京的目的會很難達成,但卻沒想過會這麼輕易的被皇帝所拒絕。
然而就算是如此,劉香也沒有如從前一般感到憤怒,而是感到了不由自主的惶恐。雖然劉香從來不認為自己會有膽怯的一天,不過在這樣一個被孤立的環境之下,他也感到心裏緊張了起來。
因為他不能確定,皇帝會不會借這個機會將他囚禁在京城裏,這一刻他倒是有些後悔,不該這麼貿貿然的進京了。
不過崇禎隨後說的話終於讓他這種不安減輕了不少,朱由檢又繼續說道:“不過廣南國主的奏章上並沒有提到關於西貢城內俘虜我大明移民的事情,這顯然是有欺瞞朕的意思。
不過不管劉鎮守使你做了什麼,我大明百姓總是不能讓人欺負了去。朕會讓總理衙門派人前往廣南國,要求廣南國主保護我大明百姓的安全。對於這些大明百姓的事情,朝廷會關注到底,你就不必再操心了。
但是作為西貢鎮守使,西貢丟失的問題,你要想辦法自己解決,朕不管你用什麼辦法,自己去把西貢找回來。丟失了西貢的西貢鎮守使,真是天下之奇聞。
當然,你要是覺得自己能力不濟,找不回西貢了,也可以向朝廷請辭,朕自然會另外派人去取回西貢。你先退下吧,好好想清楚了再來同朕說。”
劉香唯唯諾諾的退了下去,其他代表完全沒在意他有什麼想法,他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向著皇帝請求發言,希望能讓崇禎聽取他們的請求。
海商協會成立的時間還是太短,很多規章製度都在磨合當中,加上海商的貿易活動往往脫離了大明固有的社會秩序,因此這個組織雖然有著各種不完美,但卻是大明少有的一個朝氣蓬勃,發展迅速的社會組織。
這個由海商推薦代表組成,負責管理大明海外貿易的組織,還沒有形成固定的階層,就算是鄭芝龍等先行者也沒想過,要壟斷海商代表的名額來控製這個組織,當然崇禎的默許和保護也有幾分功勞。
這些海商代表的背後,大多站立著利益未必完全一致的數十名、乃至上百名海商。他們推舉出自己的代表上京參加會議,便是希望能夠從協會中分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利益。
但是過去半個多月的會議讓這些代表意識到,沒有一個有決斷能力的領袖,他們參加會議發表的言論,往往就成了沒有任何意義的扯皮。
崇禎對於劉香提出請求的迅速裁斷,不僅沒有讓這些與會代表感到失望,反而讓他們覺得終於有了一個說話算數的人了。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在皇帝麵前闡述自己的請求,從而得到一個真正的答複,不至於讓他們感覺自己白來一趟。
相比起去年的海商代表會議,今年參加會議的海商代表高達156人,幾乎是去年的一倍,想要一個個的聽取每個代表的意願,顯然是不太可能之事。
於是朱由檢抓起木槌猛烈的在桌上敲擊了起來,等待大家都安靜下來之後,方才開口說道:“朕隻要一雙耳朵,如果你們一起開口,朕就什麼也聽不到。朕的意思不如這樣,我們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從各位代表中推舉出16…不,還是15名代表,設立一個主席團。
這15名代表組建的主席團是做什麼的呢?就是審核各位代表提出的訴求,將相同的訴求進行合並,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訴求進行駁回,最終整理成一份需要表決的議案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