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次俘虜交換的事件,卻直接將後金國女真人同漢人的矛盾暴露了出來。不管黃台吉選擇哪一方,都會造成不可預測的後果。因此他便幹脆中止了談判,把交換俘虜的問題先拖延了下去。
當然,麵對多爾袞及兩白旗將領的請求,黃台吉並沒有說實話,他對著多爾袞等人避重就輕的說道:“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撤出關內去,避免被大雪封鎖在關內。
至於交換俘虜一事,明國皇帝要求的交換人選都不在軍中,隻有我們返回遼東之後才能進行交換。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答應的太早,不如先磨一磨明人的性子,說不定等我們回遼東之後,明人還會作出一些讓步。
孫得功畢竟是有功之臣,我們就算保不住他本人,總要試著保一保他的家人,否則今後漢人中誰還會替我們後金國通風報信?而且我們要是答應了太早,以明人不善保守秘密的毛病,說不定我們還沒到遼東,孫得功就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了。
他要是畏罪自殺或是帶著家人逃亡了,我們到時又該拿什麼去交換那些被俘的將士呢?”
多爾袞同身邊的兩白旗將領交換了眼神之後,便以退為進的說道:“汗主,在三屯營城時,我已經見過了被俘的兩白旗將士,也已經向那些將士們承諾過,會盡快將他們交換回去。既然我軍現在要中止談判,那麼派人回覆明人時,要怎麼對那些被俘將士告知這個事情呢?”
如果沒有這些被俘的將士,後金中止談判自然不必告知明人,但是現在有這麼多女真蒙古俘虜在明人手中,即便要中止談判,他們也不能就這麼粗暴的中斷。
黃台吉看了看眾人的神情,便知道大家都對交換俘虜一事甚為關心,而想要找一個人去通知明人中止談判,又不能激怒明人,顯然也是一個極為困難的人選。
他目光巡視了眾人一圈後,終於將目光固定在了杜度身上,“我想,這個問題還是交給杜度去解決吧。既然他能替明國出任使者,想必也能很好的向明國皇帝傳達我們的意思,而不至於讓明人對我們產生誤解,最終讓明人對我們的將士下手。而杜度想必也能解去,被俘將士對我們這個決定的疑慮…”
在黃台吉的引導下,很快這個麻煩就落在了杜度頭上。杜度倒是很清楚,黃台吉交給他的這個任務,完全不是一個可以完成的任務,顯然他已經被當成了談判出現問題時背黑鍋的人選了。
不提杜度的心裏有多麼糾結,後金軍中的其他女真親貴最終還是接受了黃台吉的主張。比起在明人手中的那些俘虜,他們自己的安危顯然才是目前最為重要的。就連多爾袞和兩白旗的將領,也沒有在交換俘虜的事情上繼續糾纏下去了。
當遵化東麵的黃台吉帶著最後的數千軍隊向著遵化大營撤退時,石門峽東出口的明軍大營內,此刻也正召開著一場激烈爭論的軍事會議。
在大營正中的牛皮大帳內,數十名明軍將領正圍坐在一起討論作戰事宜,西路明軍的統帥,戰時大本營的幕僚長,總參謀部參謀總長孫承宗一臉肅然的聽著下方眾人的爭論。
他的左手就坐的是袁崇煥、茅元儀等總參謀部成員或是新軍將領,而他的右邊則是保鎮總兵曹鳴雷、洛陽知府孫傳庭、大名知府盧象升等勤王軍將領。
袁崇煥和貴英恰攻下馬蘭口之後,便順勢從馬蘭口入關,連續攻下了附近的幾座堡寨,打通了同西路明軍主力的聯係。同關外難以行動和難以補給的地形相比,袁崇煥很快便說通了貴英恰,率領軍隊向關內西路明軍主力靠攏,隻留下了千餘人馬沿著長城搜索36部部族的行蹤。
十二月六日,西路明軍擊退了後金主力的進攻之後,孫傳庭也帶著精心挑出的5000河南新軍主力抵達了石門口。
有了袁崇煥和孫傳庭等人馬的加入,西路明軍大營的駐紮兵力很快便超過了4萬,而對麵的後金軍隊在六日的進攻失敗之後,也失去了對明軍大營進攻的欲望。
在這種兩軍對峙的局麵形成之後,袁崇煥、茅元儀等人都堅持繼續固守下去,畢竟這有皇帝的命令作為背書,隻要守住了大營,他們就不會有過錯。
但是孫傳庭、盧象升兩人在同後金軍對峙了數日之後,便開始向孫承宗建議,要求出兵進攻對麵的後金軍隊。
剛開始雙方的爭執還有所克製,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雙方的爭論便激烈了起來,這才迫使孫承宗不得不召開了今天的會議,打算討論出一個決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