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吉打量了一眼帳內的眾人,方才開口說道:“我看,就讓察哈喇戴罪立功,然後給他配備一個漢官通譯就可以了。”
代善看了看身邊的女真親貴,不由搖著頭說道:“察哈喇雖然是我正紅旗的調遣大臣,但我也不能包庇他。他同武納格兩人率領近萬兵力,居然被第一次上戰場的明國皇帝打的潰不成軍。現在汗主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要是再被他搞砸了,豈不是連我們也要被他拖累了?茲事體大,我們不能將這樣的任務交給一個能力不足之人吧。”
黃台吉看了一眼代善,又看了看其他人的表情,終於退讓著問道:“那麼大貝勒以為,誰去擔任這個議和的使者為好呢?”
代善的目光掃過了帳內的眾人,但是帳內的女真親貴卻都避開了他的目光。雖說那位明國皇帝抓住了多羅貝勒杜度之後還能重新放回來,但是在座的女真親貴們可不確定,他們能夠有杜度這樣的待遇。而且,現在這個使者人選,顯然成了代善和黃台吉之間的角力,擔任這個使者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代善遲疑了半天,終於在某個低頭不語的貝勒身上停留了下來,說道:“我們此次議和的對象乃是明國皇帝,這出使的人選不可草率挑選,必須要在我後金國有相當的地位,才能被明人認為我們的確有議和的誠意。
此外,聽聞明國皇帝年僅19,若是我們挑選一位年紀較大的人去,恐怕難以得到明國皇帝的認同,議和之事未必會順利。我覺得還是挑選一位年紀相近,人品貴重的先汗子孫前去,也許更能獲得明國皇帝的好感。
另外,先汗曾經說過,那些漢人可用而不可信。我們挑選的這位使者,應當懂得一些漢話為好。否則若是充做通譯的漢官見到了明國皇帝心生畏懼,議和之中出賣了我軍的情報,又或是有辱我後金國的威望,而使者卻一無所知,到時豈不是讓我後金國成了明人的笑柄?”
車爾格、恩克等人頓時上前說道:“大貝勒說的不錯,這議和一事甚為重要。的確應當慎重挑選,吾等以為,非鑲白旗旗主墨爾根戴青貝勒,不能擔當此重任。”
代善此前說了許多條件,但是眾人一聽便知道,代善想要提議的使者人選究竟是誰。當代善的親信,指名道姓的點出了多爾袞的名字之後,帳內的女真親貴們頓時爭執了起來。
兩白旗將領和年幼的多鐸都積極的反對這個提議,但是兩紅旗、正藍旗的將領們則認為,推薦多爾袞充當使者,純粹是出於公心。畢竟這次被俘的女真將士之中,兩白旗的人數最多,身為鑲白旗旗主的多爾袞擔任使者,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的部下。
黃台吉正遲疑不決,他雖然想將同明人議和之事抓在手裏,但是拿多爾袞的生命去冒險,他也覺得有些不劃算。多爾袞三兄弟之中,阿濟格性格暴躁且毫無腦子,一向不得兩白旗將士擁護。
而多鐸年幼,從小就性格怪異。據說還在私下經常抱怨,說他的母妃不是自願殉葬而是被人害死的。也隻有多爾袞雖然年紀不大,但是性格穩重,不但能夠得到兩白旗將士的擁護,還能管住多鐸,替黃台吉減少了不少麻煩事。
當然,也因為多爾袞作為兩白旗將士主心骨的存在,黃台吉對於兩白旗的分化始終沒有多大進展。他雖然可以通過多爾袞兄弟驅使兩白旗的將士,但是想要將兩白旗變成完全聽命於自己的部眾,卻顯得困難重重。
不過黃台吉還沒有在心裏下定決心的時候,鑲黃旗的固山額真達爾漢卻替他下了決心。在這些女真將領爭執之際,達爾漢突然出聲說道:“我以為,代善貝勒說的不錯。這次議和不僅僅關係到我軍能夠順利出關,還關係到我們被明軍俘虜的那些將士們的安全。
墨爾根戴青身份貴重,議和之時有許多事情可以當即作出決定,而不必往來請示汗主和幾位和碩貝勒。我們同明人接觸的越少,明人就越不容易察覺,我們撤退的事實。
至於墨爾根戴青是否願意為我軍的安危冒險,我們總應該先問一問他本人的意見,而不是沒頭沒腦的爭吵下去。”
達爾漢對多爾袞的直接發難,終於讓始終沉默不語的多爾袞站了出來。在眾人爭執時已經權衡利弊了一番的多爾袞,隻是稍作沉吟,便對著黃台吉請求,讓他擔任前往明軍議和的正使。
眼看局勢突然發生了這樣的變化,黃台吉也就順水推舟的同意了多爾袞的請求,並任命高鴻中為通譯,讓伊爾根覺羅·阿山帶一牛錄護衛多爾袞前去談判。黃台吉還親自寫了一封信交給多爾袞,讓他帶給明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