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蒙古右營同蒙古附庸各部的人馬混合在一起,分成數十隻遊騎部隊,在明軍行進時進行侵擾作戰,以遲滯明軍的行軍速度而已。
十二月四日晚上,武納格帶著軍隊撤到遷西城後,終於把科爾沁部的土謝圖汗奧巴攔了下來。雖然武納格、杜度、察哈喇三人無法對奧巴的行為作出處分,但是三人還是部分的奪去了奧巴對於科爾沁部人馬的指揮權。
在武納格、杜度、察哈喇三人的強力要求下,也是出於對後金軍隊尚在後方的畏懼,奧巴勉強同意了把對科爾沁部人馬的指揮權交給弟弟布達齊,並同意杜度留在科爾沁部進行督戰。
武納格、杜度、察哈喇等人當晚重新整理了退下來的左路軍人馬,在收攏了遷西和忍字山口大營的守軍之後,他們手上的兵力總算有了7千5百餘人,其中蒙古右營的人馬1500多人,奈曼、敖漢等附庸部族的人馬1100多人,關門36部的人馬1000餘人,科爾沁部的人馬近3500人,女真八旗兵約400多人。三屯營城大約還有一牛錄的正藍旗和數百蒙古附庸人馬。
科爾沁部的人馬占據了這隻後金軍隊的一半,也由不得武納格等三人不對這隻人馬的指揮權不上心。即便是三人知道,他們的行為已經激起了奧巴的憤恨,此刻也顧不上了。
事實上,替代奧巴指揮科爾沁部人馬的布達齊,對武納格三人的行為比他兄長更為惱怒。雖然頗有形勢,布達齊和他的兄長都捏著鼻子承認了黃台吉修改的盟約,認可了後金將科爾沁部從地位相等的盟友,變成了從屬於後金命令的附庸。
此時的後金還沒有撕破明國最後的遮羞布,雖然無能的林丹汗被後金的軍隊嚇破了膽,連察哈爾部在遼東的根基都不要了,帶著直屬部族遷移到了河套地區,去搶蒙古兄弟的牧場去了。
不過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包括科爾沁部,都在等著明國能夠複興起來,給後金一個重重的教訓,從而讓草原上恢複安寧的日子,也讓蒙古各部再次恢複獨立和自由的生活。
如果說,黃台吉帶著後金軍隊繞道入關的初期,女真人輕易的攻下了那些被蒙古人視為天險的關口,連續擊敗了關內的明軍,使得蒙古各部震懾於後金軍隊的強大,而漸漸有了幾分真心歸附的意思。
那麼當後金軍攻遵化不克,而明軍開始從東西兩路反擊,看似強大的後金軍隊顯露出了疲於奔命的疲態後,蒙古人對於後金軍隊的敬畏,就有些消散了。
如果看似強大的後金軍隊,和蒙古人一樣,依然在明人的城池下撞的焦頭爛額,那麼女真人不過也就是達到俺答汗的程度而已。
俺答汗尚且要向明國臣服,女真人難道還會有什麼不同麼?同蒙古人相比,人口稀少的女真人一旦衰落下去,還能保住遼東的地盤麼?說不得就要被明人趕回深山老林中去挖人參,獵貂皮去了。
科爾沁部連世代侍奉的蒙古大汗都不願意完全臣服,更別提讓他們臣服於從深山老林中走出來的這隻建州女真了。
特別是,當武納格、杜度、察哈喇等女真將領開始插手科爾沁部的內部事務,完全把科爾沁部視為了後金國內的下屬蒙古部族的舉動,更是深刻的刺激了布達齊身為黃金家族血脈的自尊心。
而杜度取得了監督科爾沁部人馬的權力之後,很快就把這隻部分分成了三個部分,1千人交給了武納格使用,5百人在一個女真牛錄的統領下保護奧巴,而杜度帶著另一個女真牛錄同布達齊一起統領剩下的2千人。
杜度其實還建議奧巴在這隻部隊的保護下,先退回三屯營城比較安全,不過被奧巴拒絕了。到了這個時候,奧巴隻想跟著自己的部眾在一起,他要提防著不被女真人給軟禁起來。
十二月五日上午,武納格作出了兵力分配,察哈喇帶著五百人監視灤河東岸,杜度、布達齊率軍駐紮於遷西城西麵,而他帶著主力退往遷西到三屯營城的通道。雙方互為支援,以牽製明軍的行軍。
至於遷西城,在見到明軍擁有大炮之後,武納格就打消了困居在這座小城內死守的想法了。而那些蒙古人,更是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坐騎,和明軍打一場守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