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99章 退兵(2 / 2)

這些兩白旗的將領在兩兄弟麵前說了許久,其實中心內容都是同一個,就是希望多爾袞兄弟在會上一定要反對讓兩白旗接手兩紅旗攻打明軍大營的任務。

有兩紅旗的先例在前,兩白旗的將領自然就不願意去啃這根硬骨頭了。如果這是一座城池的話,付出的犧牲還能從戰利品中弄些本錢回來。但是一座明軍臨時修建的大營,就算能夠獲得一些軍械,也是八旗均分的結局,兩白旗在進攻營壘中損耗的人命根本得不到多少回報,這些將領們自然不願意去接受這個任務了。

不過當晚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多爾袞兄弟都不需要找借口,推卻讓兩白旗接替兩紅旗進攻明軍營壘的任務,進攻明軍大營的作戰已經被取消了,更確切一些的說法是,今次伐明的戰役已經取消了。

因為就在黃昏時,先後有兩名信使抵達了後金的大營,為黃台吉帶來了兩個不太好的消息。一名信使來自馬蘭峪,他帶來了一位駐守在馬蘭關的蒙古首領的口信,口信中說:昨日淩晨明軍襲擊了馬蘭關,當時關內的守軍還不到200人,其中還有五、六十名投降的明軍,來襲的明軍起碼有數百之眾,他們根本難以抵擋。

在戰況最為激烈的時候,那些投降的明軍突然反正,使得馬蘭關終於失守。他迫不得已之下,隻好帶著五十多名部眾退往了西南方的馬蘭峪。

根據這位首領的描述,這些進攻的明軍來自於西北方的黃崖關方向,其中還夾雜著不少蒙古人,似乎是察哈爾人。

這位首領還繼續說道,馬蘭峪不過是個小城寨,裏麵的物資早就被兩紅旗搜刮一空。而且他同馬蘭峪的蒙古首領合兵一處,也不過不到三百人,但是城內的投降明軍和住戶卻有近千人,他和駐守馬蘭峪的蒙古首領都不認為,他們能擋住明軍的進攻。

因此兩位蒙古首領期望黃台吉能夠派兵支援他們,並帶上一些物資過去。如果黃台吉無法辦到,那麼他們在原地堅持抵抗三日,便不得不撤離了。

察哈爾部有可能插手後金同明國之間的戰爭,這頓時讓後金的諸位將領意識到,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撤退的地步了。否則察哈爾部出動大軍封住他們的退路,他們就不得不同明軍在關內拚命了。

如果這種最壞的局勢真的形成了,不管他們能不能逃出生天,這隻部隊中的大多數人都未必能再回到沈陽。而後金同明國兩敗俱傷,得到便宜的便隻有林丹汗了。

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黃台吉心中也算是鬆了口氣,他也不必在絞盡腦汁的去想什麼退兵的理由了,察哈爾部插手後金同明國的戰爭就是一個最好的理由。

而第二位信使傳來的消息,則是土謝圖汗奧巴的口信,奧巴告訴黃台吉:明軍在東路發起了反擊,武納格調度無方,使得灤河上的石橋被明軍奪去。

失去了這座石橋之後,他多次發起了反擊想要奪回橋頭的營壘,但是駐守金山營地的鄂本兌毫無戰心,每次進攻橋頭營地都敗退了下來,還讓明軍切斷了他們同東麵武納格部的聯係。而明軍切斷了後金東西兩部的聯係後,有隔開了他同金山營地之間的聯係,然後傾盡全力的攻擊他的汛地。

由於此前科爾沁部的將士被黃台吉陸續調走了三分之二強,因此隻剩下千餘人馬的他雖然奮力殺敵,但終究不敵明軍上萬兵力的進攻,不得不向後方退去。

奧巴還狠狠的告了武納格和額本兌一狀,說這兩人在他同明軍主力交戰時袖手旁觀,完全不理會他的死活,使得他不得不脫離汛地撤退。

奧巴讓人傳這封口信時,崇禎就在東路軍中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他耳中,因此他的這位使者也就沒有提及崇禎的存在。

得到了這兩個消息之後,在場的女真親貴就開始討論起這麼撤退的問題來了。至於原本開會要討論的,要不要撤退的問題,顯然被直接跳過了。

黃台吉放棄了繼續作戰的念頭,而參加會議的女真將領又思歸心切,因此一個撤退方案很快就被整理了出來。

在這個方案中,科爾沁部人馬同兩黃旗人馬先跟隨黃台吉東去,名義上是增援東路軍。

其後就是兩紅旗和兩白旗撤退至遵化,最後是鑲藍旗撤離。當女真人全部撤離之後,才會輪到蒙古各部的人馬撤離。

為了避免引起混亂,黃台吉決定對隊伍的撤離順序進行保密。另外他重新恢複了蒙古左營的設置,依然還是任命了恩格德爾作為蒙古左營固山,讓他統帥這隻蒙古軍隊殿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