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93章 站隊(2 / 2)

既然他們此前已經支持了老八改變了出征的目標,那麼現在就隻能繼續同老八站在一起。要是他們在老八和我們三貝勒之間當牆頭草,你覺得咱們還能容得下他們麼?”

莽古爾泰終於沉默下去了,顯然他覺得代善說的不錯,在後金國當牆頭草的風險比站錯了隊的風險更大,也許這些小貝勒剛開始同嶽托一起勸說兩人改變出征的目標,僅僅是不願意千裏迢迢的去攻打沒什麼油水的察哈爾部。

但是他們的舉動,無疑已經冒犯了四大貝勒共治的原則。要是這次出征能夠得到一個好的結果,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如果這次出征收獲不大,那麼他們就要寄希望於黃台吉能夠保護他們,回去後不被三大貝勒算賬了。

而對代善來說,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程度,那就幹脆讓這些不死心的年輕人繼續去碰明軍的大營好了。雖然女真將士會因此損失一些,但是卻能夠徹底破除黃台吉和這些年輕人最後的幻想。

從看到這個營地開始,代善就意識到想要攻下這個營地,恐怕不付出極大的代價是不可能成功的。既然如此,他倒反而不願再繼續反對下去了。隻有讓那些八旗將士流了血,他們才會記住是誰作出了這個錯誤的決定。

對於黃台吉來說,此刻退兵顯然不是什麼好選擇。跋涉千裏入關,戰利品大多分給了跟隨出征的蒙古各部。而女真八旗獲得的戰利品,除了兩紅旗外,其他六旗大約也就勉強抵消了今次出征的花費罷了。

這種結果,顯然同黃台吉入關前的期望相差太遠,也無法為他帶來什麼聲望。重要的是,雖然此次繞道破關得了一些財物人丁,但先是攻遵化不克,後又有蒙古左營被明軍殲滅大半的敗仗。

使得黃台吉想要利用這次繞道伐明,把蒙古各部綁上後金的戰車的計劃失敗了一小半。通過這場伐明之戰,並沒有讓蒙古各部看到明國已然腐朽不堪,他們跟隨在後金大軍身後搖旗呐喊,就能從伐明的戰利品中分得一杯羹。

這場戰爭反而讓蒙古各部覺得,明國軍隊也許野戰不敵後金軍隊,但是隻要有城池可以依托,後金軍隊便無計可施了。而且明軍野戰打不過後金軍,但並不代表打不過他們蒙古各部組成的聯軍。

總而言之,跟著後金一起討伐明國,並不是什麼風險小收益大的好事,而是一場風險極大的冒險。就現在的局麵來看,明國也不是沒有重新翻身的機會。他們如此深入的介入到後金同明國的戰事中去,要是明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他們又將要如何自處呢?

也正因為後金軍中的蒙古附庸部族似乎有些失去了對於後金的信心,才使得黃台吉想要獲得一場大勝,以打消這些蒙古附庸部族心中對後金軍戰力的疑慮。

在代善的勸說下,莽古爾泰終於放棄了繼續勸說黃台吉撤兵的念頭。就在這天下午,他帶著一隊親衛返回了遵化,在黃台吉抽調了遵化城下半數的新附漢軍之後,遵化城外的女真人馬加上蒙古及新附漢軍,也不過就8千餘人而已。

這個數量要壓製住遵化城內的明軍出擊,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事了,而遵化城的守將趙率教也不是什麼易於之輩,後金這邊自然還是要有一員大將坐鎮比較合適。加上遵化城下的女真人馬主要還是以正藍旗為主,也隻有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最適合繼續坐鎮遵化大營。

此前莽古爾泰丟下遵化大營跑到西麵大軍中,主要還是為了勸說黃台吉撤兵,既然勸說不動,又得到了代善的提醒,也就不等黃台吉催促,自動的返回了遵化去。

黃台吉此次調動用以進攻明軍石門峽東大營的軍隊,計女真兵馬1萬5千人,蒙古附庸人馬七千人,新附漢軍四千七百人,總數達到了2萬6千餘人。

十一月二日下午,最後一隻新附漢軍抵達了西麵的戰線,所有的新附漢軍被分成了三班人馬,開始砍伐通往明軍大營通道上的樹木,並將合用的木頭運到東麵修建攻城器械及用於夜間取暖。

同時,蒙古和女真人馬開始對明軍大營兩側和後方開始偵查襲擾,並安排了一支軍隊保護伐木的新附漢軍。不過明軍除了安排人手在大營同石門峽東出口之間的地段進行反擊,將後金的哨探驅逐出去外,並沒有對後金伐木的人手進行阻擾。

十二月四日上午,通往明軍大營的樹林終於砍伐出了一個超過六百步的缺口,於是就在這日下午,後金軍隊做了一次試探性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