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89章 新式火炮的初鳴(2 / 2)

12斤炮的射擊條例是,常規射擊每小時不超過八發,每門火炮射擊40次就必須冷卻一個小時。也就是說基本上每8分鍾才能發射一次,這個速度自然是不能同佛郎機炮相比,但是12斤加農炮的威力,已經快要趕上明軍從葡萄牙人那裏采購的紅夷大炮了。

而紅夷大炮的發射間隔,基本上要在一刻鍾以上,而且更難以移動。至於12斤榴彈炮的威力雖然小了些,但是體型卻更為輕便。

雖然一門火炮的發射間隔時間需要近8分鍾,但炮兵團采用依次開炮的射擊方式,卻讓戰場上始終回響著大炮的轟鳴聲。

朱由檢和一幹明軍將領用望遠鏡觀望著,12斤火炮第一次在實戰中造成的破壞。有著上午炮擊效果的參照,眾人對於12斤加農炮的威力都感到了滿意。在他們的望遠鏡裏,韃子大營的營門不過挨了四炮就轟然倒地了,而邊上近兩米半高的圍牆,雖然沒有直接倒塌,但是外圍的原木柵欄已經扭曲的不成樣子,將中間的填土都泄落了出來。

原本應當在炮擊一刻鍾後推著楯 車從北麵進攻的明軍,因為擔憂炮彈會誤射到自己,在路上足足拖延了近半個小時,等到火炮將要停息下來時,才接近了大營外圍的淺壕。當這些明軍衝出楯 車開始進攻圍牆時,才發覺圍牆上方沒有出現韃子的身影,幾名大膽的明軍士兵登上圍牆,小心翼翼的對著大營內部觀察了許久,發覺除了一地狼藉之外,並圍牆附近沒有什麼韃子的存在。

這些明軍士兵趕緊向後方傳遞了自己的發現,隨著南路明軍也衝入了大營,兩路明軍徹底控製了整個大營的東麵之後,這才有人發覺營地內的韃子正匆忙的從西麵山口撤退。

就在明軍源源不斷的從東麵湧入忍字山口的大營時,武納格、杜度、察哈喇三人帶著數十騎站在大營西麵的營門附近,一邊督促著部下撤離,一邊觀望著明軍的動向。

三人的臉色都不怎麼好看,連續數日沒有好好休息的武納格,眼中還充滿了血絲。

杜度注視著遠處開始往大營內部搜索的明軍士兵,不由歎了口氣說道:“我們其實不應該撤的這麼快,明軍依仗的不過是大炮的威力,一旦讓他們的士兵進了營地,同我們進行短兵交接,他們的大炮也就無所遁形了。

如果我們能夠在營中留下一隻隊伍,未必不能依托營壘同他們打上一場。”

武納格撇了身邊的杜度一眼,便帶著幾分不滿回道:“問題是,誰會冒著被紅夷大炮轟擊的風險留下?右營入關以來一直衝殺在前,卻沒有獲得多少戰利品,如今卻要他們局促在營地裏讓明人的火炮轟擊,這怎麼也說不通吧。

離開了這處山口,遷西和三屯營之間就有開闊一些的地形供我們的騎兵展開作戰。紅夷大炮笨重不便,在原野上又難以擊中分散的騎兵。隻要是在野外對戰,這些將士不會那麼恐懼明軍的火炮,我們也才有一戰之力。

否則右營若是實力大減,奈曼、敖漢等蒙古各部的人馬,科爾沁部奧巴貝勒的人馬,還會聽從於我們的命令,繼續留下阻擋東路明軍麼?”

看著武納格和杜度對上,察哈喇不得不打著圓場說道:“杜度貝勒也是想要替大汗他們分憂,希望我們能夠自己對付了這路明軍。

不過就奧巴貝勒和其他蒙古各部首領的表現,想要光憑借我們這路人馬解決對麵的明軍恐怕是不成了。

明國皇帝既然出現在對麵,必然是帶來了大量的增援,他們連紅夷大炮都弄過來了,武納格固山不持重一些也是不成了。

為今之計,我們還是等大汗得到消息之後,依照大汗給我們發出的上諭行事為好。在這之前,隻需要遲滯明軍的行軍速度就好。”

杜度不由皺著眉頭說道:“依我說,我們就應該先向遵化城的三貝勒求援,而不是繞過遵化向大汗彙報。

從這裏到遵化最多不過一天半的路程,但是要趕去大汗那邊起碼要三天。三貝勒要是能夠及時來援,我們隻要守上3日,等到大汗作出反應,起碼也要5、6天,這不是耽誤事麼。”

對於杜度的抱怨,武納格和察哈喇都沒有接口。向黃台吉彙報還是向莽古爾泰彙報,這是一個政治態度問題。打了敗仗他們不過是罰點牛馬鎧甲而已,要是站錯了隊,那可是要人頭落地的結局。

沉默了片刻,察哈喇看了看東麵的明軍後說道:“都撤的差不多了,兩位大人,咱們也該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