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59章 崇禎的算計(2 / 2)

就在送走了杜度等四人之後,朱由檢便讓人把另一封書信送去了沈陽,準備通過宋獻策把它交給阿敏。

除此之外,朱由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以為外人道的小心思。那便是他還想看看,黃台吉究竟有多少精力能夠投入到作戰以外的事情中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投入到一件事上的精力多一些,那麼投入到其他事上的精力便會少上一些。就算是一台電腦,內存也是有其上限的。

如果黃台吉把精力分散到同三大貝勒的內鬥之中去,那麼他還有多少精力可以關注到同大明的戰爭中去呢。

石門之戰的消息傳到薊州之後,不管是正在主持薊州防務的茅元儀、崔呈秀,還是其他薊州城內的文武官員,都為之啞然失聲了。

在這之前,崇禎可是信誓旦旦的對著統帥部的官員們宣布,這次他不過是去馬伸橋轉一轉,視察一下前方的防線,看看有沒有機會東進石門而已。

誰也不明白,不過是一趟簡單的視察,如何就變成了同後金石門寨駐軍的交戰了。據說皇帝還親自上陣了,雖然朱由檢隻是坐鎮在後營,沒有真正出現在戰場上。

但是這場意料之外的戰鬥,迅速改變了統帥部文武官員的想法,不管是茅元儀還是崔凝秀等人,不得不放下了薊州防務的建設任務,開始按照皇帝的指示,修建薊州到馬伸橋之間的鐵路。

原本把薊州城作為接下去同後金作戰的前線想法,很快就被擱置起來了。雖說統帥部和薊州城內的官員,大多數人依然支持著這個想法。

不過因為崇禎率軍擊敗了後金的前鋒,奪回了石門寨,並駐紮於石門寨中。不管是誰,此刻都不敢再提及讓皇帝撤回來,守在薊州城,等待後金軍隊自己退出長城去的想法。

對於普通的軍民來說,這次勝利倒是一下驅散了他們原本惶惶不安的心情。薊州城內的人心終於安定了下來,不再有人成群結隊的逃難去了。

而京畿地區的百姓也都鬆了口氣,他們覺得既然皇帝親征又取得了一次勝利,那麼那些後金韃子再凶殘,這次也應該打不進京畿地區了,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倒是可以在家安穩的過年了。

茅元儀和崔呈秀兩人很快帶著一隻援軍,和大量的輜重趕往了石門寨。仰賴於戰爭公債的發行,籌備作戰物資的工作倒是進展的相當順利。

海運規模的迅速發展及華北地區水利工程計劃的實施,使得天津及通州一帶囤積的物資,要遠遠超過這一地區最好的年份。就算是萬曆初年最為興盛的天津,也不及此刻天津市麵的三分之一。

在崇禎登基之後,作為內府積極扶持興建的北方第一大港,天津不僅僅是華北新興產業對於日本、朝鮮、琉球等地的商品輸出港,也是以上這些地區加上南中國各港口對華北輸入原材料和土特產的輸入港。

內府從各家銀行籌措的資金,除了鋼鐵煤礦業之外,其他部分基本就投入在了天津。在這種海量資金的投入之下,天津幾乎是每天都在有所變化。

而一旦一個地區開始出現了巨額資本的投入,很快就會出現資本聚集的效應。簡單的來說,越是有錢賺的地方,人們便樂於投入更多的資本。

不斷增長的海運規模,同不斷下降的海上運費是成正比的。天津的物資越是充裕,此地的物價也就越是低廉,而城市人口聚集的數量就會暴漲。

而反過來,充足的人口也就導致了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下降,讓城市內的各個產業更容易獲得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這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當然這種超越常規速度的城市發展,也同樣受到了低下的交通運輸製約和農業時代各地市場較為分散、封閉、狹小的影響。簡單的來說便是,天津新建的大量工坊,都出現了生產速度超過銷售速度,難以回籠資金的問題。

不過崇禎二年後金入侵的事件,導致朝廷發行了500萬元的戰爭公債,用以支持這場戰爭。而這些公債的大部分,都流入了天津市麵上,為那些新建工坊提供了流動性,解決了這些工坊資金不足的難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後金入侵的危機,倒是讓大明消除了一次潛在的經濟危機事件。

而隨著茅元儀、崔呈秀而來的,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人物,如夏允彝和鄭芝虎等。夏允彝幾人是因為收拾行李,所以沒能趕上崇禎的大軍,等到了薊州,才知道皇帝去了前線,夏允彝這才趕來上來。

而鄭芝虎此前被安排運輸一批物資前往旅順,等到他返回天津後才聽到皇帝親征的消息,他便立刻帶著一批部下匆匆趕到來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