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56章 會議上的爭論(1 / 2)

在黃台吉當著眾人的質問下,杜度、鮑承先、恩格德爾、莽果爾四人都詳細的講述了,他們同明國皇帝接觸的經過。

不過杜度講述自己同明國皇帝見麵的過程時就有些粗略,而其他三人聽完了杜度講述的經曆之後,臉上都有著奇怪的表情。

對於黃台吉和其他女真將領來說,這四人講述的內容已經足夠證明,明國現在的小皇帝果然是抵達了前線。

嶽托立刻上前一步對著黃台吉恭賀道:“汗王,這實在是天佑我後金國。如果能夠在這裏擒獲明國皇帝,這比打下一百個遵化城都有好處啊。”

“是啊,是啊,隻要拿住了明國皇帝,還怕不能讓遵化城的守軍開城投降麼?”

“豈止是遵化城,隻要拿住了他,讓這位明國皇帝寫幾道聖旨,說不定北京城門都能打開了。大汗也可以去金鑾殿上坐一坐龍椅了…”

大帳內原本還有些沉默的氣氛,隨著杜度等四人帶回來的情報,頓時讓這些女真親貴把目標轉向了,駐紮在石門寨的明國皇帝身上了。

雖說明國皇帝帶領的兵馬擊敗了蒙古左營,但是根據杜度、恩格德爾等人的描述,明軍的戰鬥力比遵化城內的守軍弱多了,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蒙古左營已經擊潰了明國的前鋒部隊。

如果不是左營錯誤的估計了明軍的數量,以縱隊出擊明軍,加上明國的援軍數目實在太多,皇帝又在軍中激發了明軍的士氣,這一戰的勝負原本還未可知呢。

不管是杜度還是恩格德爾,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都極力誇大了明軍的數量,而貶低了明軍的戰力。如果不是已經有小股潰兵逃回了本軍,恩格德爾都不打算將自己指揮失誤,以縱隊進攻明軍的事情說出來。

除了這四人之外,其他蒙古左營的將領一個都沒放回來,他們四人說什麼,在場的女真親貴們自然也就信了什麼。後金立國未久,國內欺上瞞下,諱敗為勝的官場腐朽風氣還沒有開始盛行。

加上四人之中,除了鮑承先這種不可信任的漢人之外,其他三人不是女真本族就是蒙古盟友,杜度更是努爾哈赤的子孫。因此就連黃台吉在內,都沒人懷疑四人隱瞞了什麼。

不過這些女真親貴忘記了,杜度雖然是努爾哈赤的子孫,但是卻被女真親貴們打壓了這麼些年,他自然知道這些女真親貴們喜歡聽什麼,不喜歡聽什麼。

他要是擊敗了明軍圍困帶著部眾逃回來,自然會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們實情,說明這隻由明國皇帝帶領的軍隊士氣極為高昂,作戰能力也並不弱於女真八旗。

但是作為被明軍擒獲的敗軍之將,他要是回來大肆宣揚擒獲自己的明軍有多麼強大,估計不少女真親貴在惱羞成怒之下,就要在大汗麵前參劾他作戰不力且畏敵如虎了。

作為一個被長期打壓的失勢貝勒,杜度很清楚女真親貴之間的鬥爭有多麼殘酷。黃台吉登基之後,他的日子雖然稍稍好過了一些,也被封了一個小貝勒的名號,但是如果不能領兵上陣博取軍功,他也依然是後金國內一個無足輕重的閑人而已。

作為努爾哈赤的子孫,杜度同樣心高氣傲的很,他可不願意作為一個閑人過完這輩子。戰陣上失敗一次倒是沒什麼,但是一旦被扣上了畏敵如虎的帽子,他想要再領兵出征就難如登天了。

因此當恩格德爾心懷揣揣的貶低明軍的戰鬥力,誇大明軍數量時,杜度采取了默認的姿態。

想要脫罪的恩格德爾兄弟,明哲保身的漢人鮑承先,加上想要翻身的杜度,很快就把黃台吉等女真親貴給帶到了溝裏去。

通過四人的描述,加上一幹女真親貴的自我腦補,他們很快就得出一個結論,明國西麵的這隻援軍足有五六萬之多。

由於大明皇帝已經確認就在這隻援軍中,因此眾人都對這個結論深信不疑。明國皇帝親征已經是少見之事,既然他敢帶兵親征,不是明國皇帝膽略過人,便是有所依靠。

剛剛登基就派出使者向後金求和的明國皇帝,在一幹女真人眼中顯然算不上什麼膽略過人。因此依靠人多勢眾前來救援遵化,這才是最符合這些女真人想象中的明國小皇帝。

不過既然明軍數量如此之多,派出一支精兵從石門峽南麵的山路上繞道攻擊石門寨後方的想法,也就迅速被許多女真將領從心裏抹去了。

就算女真人再怎麼狂妄,也沒有那個將領在遵化城下受挫之後,還敢帶著一支士氣不足的小部隊去襲擊數萬人駐守的要道路口的。要是換做十幾日之前,後金軍正士氣如虹的時候,說不得還有人真敢嚐試一下,但是現在麼,大家都隻有沉默不語了。

在草原上的蒙古部族不斷出兵後,後金現在兵力差不多超過了四萬人,但是核心部隊也就不到2萬。集結主力同五六萬明軍野戰,這些女真將領們倒是沒有什麼懼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