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562章 走神的崇禎(2 / 2)

自從同後金議和之後,大明和後金就開始了初步的接觸,原本對於後金軍製和國內形勢一無所知的大明朝堂,終於開始對這個崛起於遼東的野人部族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

和女真人打了近十年的仗,大明君臣對於後金的了解,也不過是努爾哈赤、八旗軍隊等寥寥無幾的名詞而已。同後金議和之後,不過一年時間的貿易往來,總參謀部和內閣大臣們得到的關於後金的消息比過去十年的總和還多。他們總算知道了,現在後金國內除了一個大汗之外,還有四大貝勒共同議政,十固山貝勒執政的怪異製度。

而對於總參謀部和兵部官員來說,他們終於不用費心的從前線將領的戰報中去估算後金的軍力了,那些將領報告中,動不動就是擊退了長甲兵十餘萬,短甲兵十餘萬,都快要把女真人形容為撒豆成兵的妖人了。

根據社會調查局的報告,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製度以來,八旗名下初有牛錄200個,到了今日大約總數已經達到了246個牛錄。

牛錄原本是從前建州女真出兵打獵時設置的臨時首領,當時女真人以每十人為一牛錄,推舉出一名首領,以指揮這一牛錄打仗或是圍獵,牛錄首領又被稱之為箭主。

努爾哈赤吸收了建州女真這一傳統習俗,製定了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八旗製度。他不但擴大了牛錄的規模,還固定了牛錄首領的地位,從而穩定了建州女真的軍事化組織。

而牛錄也就成為了後金最基本的一個社會單位,屯墾田地,征丁披甲,納賦服役,都以牛錄為計算單位,而八旗製度的實質,便是每300人設一牛錄額真,五個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個甲喇設一固山額真。固山就是女真人戶口和軍事編製的最大單位,漢語即為旗,因此也被稱之為八旗製度。

這種嚴密的社會組織形態,顯然要比大明的皇帝-官員-士紳-平民等級製度更容易動員人力和物力資源。在崇禎眼中,如果去掉了八旗製度中的奴隸製和上下級之間的人身附庸關係,那麼這已經和人民公社的組織度相差無幾了。

人口百倍於後金,卻屢屢被女真人所擊敗的明軍,其實輸得並不冤枉。撇開雙方軍事統帥的指揮藝術和兩軍的裝備比較,僅僅是軍隊的組織度上,明軍已經差了女真人數條街去了。努爾哈赤可以切實的掌握八旗的每個牛錄額真,但是明軍的統帥除了自己的家丁和親信外,是指揮不動非嫡係部隊的。

在努爾哈赤設想中,每一牛錄設定為300人,出戰時按照三丁抽一人或是五丁抽一人的比例,編組成一個牛錄的披甲兵,由牛錄額真率領。

不過在常年的征戰中,因為戰損和補充丁口的關係,各牛錄人口並沒有接近這種完美的狀態。而且建州女真畢竟還處於一個奴隸社會的形態,八旗旗主實質上就是八旗的奴隸主,而努爾哈赤就是最大的奴隸主。

既然是奴隸主,自然就做不到把自己劫掠的人口財物交給其他人享用,即便是努爾哈赤自己,對於八旗也是有著遠近親疏的不同態度的。因此努爾哈赤自領的兩黃旗自然是兵強馬壯,往往能夠優先獲得人口和財富的分配,其名下牛錄規模常常超出300人的標準。

至於關係疏遠的兩藍旗和建立時間較晚的兩白旗,不僅牛錄人口往往不能達標,就連牛錄數量也少於各旗。

黃台吉登基之後,雖然很快控製了兩白旗,並同原先的兩黃旗進行了交換,成為了新的兩黃旗。但是實力強橫的新兩白旗,很快便團結在了多爾袞兄弟身邊,以阻止黃台吉繼續對這兩旗進行削弱。

黃台吉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牛錄的基本人數降到200人,並規定每牛錄出兵60人,其中或多或少,務於三人中選一人。他牛錄甲雖有餘,亦不許補不足。

這條規定顯然是針對人丁茂盛的兩白旗和正紅旗,畢竟後金一向依靠劫掠為生,出兵的多寡,直接影響到戰利品的分配。人多口雜的兩白旗和正紅旗,如果每次出兵都和其他旗獲得的戰利品一樣,那麼那些八旗將領們必然會被手下的旗丁們所埋怨。

按照這個情報,黃台吉出動的八旗甲兵不會超過5000人,按照每一甲兵配備兩名無甲兵計算,就是15000人。這些無甲兵,大多是女真人攜帶的奴隸或是子侄,負擔出戰時的後勤、雜役等工作,也在戰後負責向後方運回戰利品。

除了這些八旗軍將之外,便是黃台吉及以下的女真親貴身邊的親兵家將,因此女真人此次出征察哈爾部的兵力,不算蒙古附庸部落的兵力,應當在1萬5千到2萬之間。

按道理說,以這樣的兵力攻打察哈爾部是足夠了,但是攻打有著長城防線的大明,顯然是有所不足的。但是崇禎心裏依然還是不能釋懷,隻要黃台吉的軍隊一日沒有同察哈爾人交戰,他總覺得這件事就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