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551章 揚州風雲完(1 / 2)

到了察院把八鹽總商請去的第六日,揚州城內外一十三處主要碼頭突然都停止了貨運。各碼頭苦力不明所以,都紛紛聚攏了起來。

一位碼頭上較為出名的把頭焦玉清,突然出現在城外的一處碼頭上,對著一幹無事可幹的苦力們說道:“本城碼頭向來以轉運漕鹽為主,現在城內新來的那位巡鹽禦史大人不明所以的抓了八位鹽總商,城內鹽商們人心惶惶,所以停下了運出漕鹽的事。

我們這些碼頭上討生活的人,不過是依賴一把子力氣吃飯。平日裏也沒有什麼積蓄,停工一日就等於讓我們餓肚子,要是多停工幾日,家裏人豈不是要活活而殺了。

與其坐在這裏餓死,不如去察院請禦史老爺開恩,把八位總商給放出來,恢複碼頭上的運鹽事務,好讓大家有條活路…”

本來就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碼頭苦力們,很快就被焦玉清給煽動了起來,向著各處碼頭串聯苦力去了。

揚州城內外碼頭上,大約有著4、5千碼頭苦力。焦玉清帶著這些碼頭苦力由南自北繞著東城走了一圈,立刻糾集起了近2000人的隊伍。

有著鹽商們的關照,這兩千餘碼頭苦力順利的從北門進入了城內,守城官兵根本沒去攔截,也沒人去通報給察院和城內的縣衙、府衙。

揚州城分為東西兩個城區,西麵是舊城區,東麵是新城區。新城內商業較為繁華,而舊城內居住的人口最為稠密。焦玉清帶著這些碼頭苦力浩浩蕩蕩的進入城內之後,便引起了城內市民的關注。

焦玉清一邊走,一邊高呼著口號,很快便讓城內的市民了解了,他們這集結起來的大隊人馬,究竟要前往何處,和做些什麼。

揚州城內外的各種行當雖多,但都是些圍繞著鹽商消費發展起來的行當,除了這些運河碼頭上的苦力之外,城內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團結性和組織度。

焦玉清在街上振臂高呼時,除了平日城內同他交好的一些黨徒之外,普通市民並沒有什麼人肯加入他們的。倒是揚州城內的許多街頭閑漢,似乎覺得此事有利可圖,紛紛尾隨加入了隊伍。

不過揚州百姓雖然沒有加入焦玉清組織的隊伍,但是卻跟在了隊伍後方,想要跟著看場熱鬧。因此當焦玉清從東城走入西城之後,他身後的人群已經擠擠挨挨的占據了整條街道的通道。

隊伍所經過的鬧市區,那些正在街上的行人們,大多避之不及,又或者身不由己的被人群所裹挾著,向著巡鹽察院所在的街道走去。

焦玉清和他的手下數十名黨徒,剛開始時還能約束隊伍的行動,但是隨著城內市井大俠們紛紛湧入隊伍之後,他和他的這些黨徒頓時失去了對隊伍的控製。

剛剛還在高呼口號,四處邀請市民加入,前去察院為碼頭苦力們出頭,請求察院的禦史老爺高抬貴手,放了八位鹽總商全體,或是放了其中的幾位,好讓揚州碼頭恢複正常運轉的焦玉清。

在身後的隊伍人數超過了他所能夠控製的上限之後,終於安靜了許多。他此時方才有些提心吊膽了起來。

按照鄭家大公子身邊的那位秀才老爺說,隻要他煽動起碼頭上的那些苦力入城,在城內巡遊一番。揚州城內的百姓就會基於義憤,跟著他一起前往察院,向那位禦史施加壓力。

隻要那位察院的禦史承受不住壓力,自然會放出被拘押了數日的總商們,即便是一兩位都行。一般來說,當城內百姓成百數千的聚集在一起,向官府討要一個說法時,不管是知府大人也好,還是巡鹽禦史也好,為了自己的官聲,都會作出一定的妥協。

而隻要八位總商出來一兩位,揚州城內的鹽商們就不至於六神無主,可以同這位禦史大人慢慢周旋下去了。

但是焦玉清發覺,雖然他身後的隊伍的確如那位秀才老爺說的那樣,擴大到了一個無法數清人數的地步。但是從身後隊伍傳來的話語中,他感覺不到有多少人是基於義憤,想要幫助鹽商們討還公道的。

倒是有不少人市井無賴,在隊伍中極力煽動著,與其去察院門口向那位禦史懇求,倒不如在街上砸上幾間商鋪,讓那位禦史大人看看,他究竟捅了多大的麻煩,自然就會把總商們釋放出來了。

所幸這些無賴們的煽動言語並沒有得到其他人的響應,大家還是想要看看察院對於他們的出現會作出什麼反應,而不是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內搞破壞。

當駐守在察院前的官兵看到如潮水般向察院湧來的人群,便迅速的退入了察院之內,關上了大門。不久一位軍官便出現了牆頭,向著眾人嗬斥道:“你們這些百姓圍觀察院,可是想要造反麼?”

此時的焦玉清已經後悔接受了鄭家大公子的請托了,他感覺如果在察院門口和官兵們起了衝突,別人事後不知道會怎麼樣,他這個領頭者必然是要被砍頭了。甚至於,到時被砍頭也是一種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