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522章 西南捷報(2 / 2)

這些此前被理學之士打壓的進步學者,漸漸在燕京大學形成了一個團體,舉起了反對自北宋興起的程朱理學的旗幟。同大學內研究化學、物理、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新學團體並列,成為了北京城內影響力極大的一個學術團體。

燕京大學也因為有了這些個倡導新思潮的學術團體,一舉成為了北方影響力最大的,一個新學術、新思想的發源地。

此時能夠進入燕京大學任教的,不再是科舉仕途不順的舉人,而是學有專長的各地學者。凡是能夠獲得燕京大學聘請的教授,都是在某個方麵有獨特見解的學者。

而崇禎對於燕京大學教授的親近,和內閣製定國策時,詢問於相關學識的教授,也漸漸形成了製度。這使得大學教授一職,開始變得炙手可熱了起來。

現在燕京大學的教授,如果沒有專門的特長,就連進士也難以覓得一個職位。而張岱不過是同皇帝聊了聊天,就獲得了這樣一個任命,這要是傳了出去,必然會讓某些知情人眼紅。

不過現在站在崇禎麵前的,都是來自於山東的中低層官員,他們或許聽過名聲鵲起的燕京大學的名字,但是對於燕京大學教授一職意味著什麼,還不是很清楚,因此倒不是很驚訝。

而張耀芳雖然覺得,張岱以一個諸生的身份去燕京大學教書,似乎身份上有些不合適,但是對於他有沒有足夠的學識擔任大學教授,卻並不懷疑。

不過張岱本人倒是對此躍躍欲試,他在山東時便已經聽過了燕京大學的不少傳聞了,這次入京也極想去看看燕京大學,是不是真如傳聞中這麼精彩。

當朱由檢還在等待張岱的回答時,房門突然發出了開啟的聲音,房內的眾人回頭看去,卻是一位地位不低的內侍捧著一個木盒快步走了進來。

認出進來的人是呂琦之後,朱由檢便向他招了招手。呂琦趕緊捧著手上的木盒向前,繞過了站在房間中間的眾人,走到了崇禎身邊。

他低頭在崇禎耳邊竊竊私語了一會,張岱便看到這位少年天子眉頭緊了緊,便又鬆弛了下來。

朱由檢沒有去打開放在麵前的木盒,而是抬頭對著張耀芳幾人微笑著說道:“倒是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五省總督朱燮元和西南都督秦良玉,帶著雲、貴、川、陝諸軍,在永寧大敗十餘萬叛軍,安邦彥、奢崇明及叛軍都督莫德皆於此役滅亡,隻有近萬殘兵退回了水西,這奢安之亂總算是看到盡頭了。”

張耀芳頓時帶著身邊幾位官員向崇禎恭賀道:“臣等恭賀陛下洪福,西南將安已…”

接受了眾人的恭賀後,朱由檢才繼續說道:“朕還要同內閣商議下,關於西南叛亂平息後的善後事宜。所以,今天的召見就先到這裏吧,至於宗子的事就這麼定了吧。”

朱由檢一語定案的決定了張岱的任職,便揮手讓他們退下了。張耀芳父子互望了一眼,終於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同眾人一起退下了。

待到這些人離去之後,朱由檢才打開了麵前的木盒,取出了裏麵的奏報文書翻看了起來。

這是派往四川的錦衣衛都指揮僉事張道濬送回來的密報,正式的報捷文書大約七、八天後方能抵達。

文書中說的倒是很簡潔,去年秋四川總兵侯良柱輕敵冒進赤水衛敗退後,朱燮元同西南都督秦良玉、兵備副使劉可訓、貴州總兵許成名等人商議。

決定以將計就計之策,引奢安叛軍出地勢險要的水西,在永寧五峰山、桃紅壩、鵝項嶺一帶伏擊叛軍。

經過了兩年修整之後的水西安氏,雖然恢複了一些元氣,但是以水西的物力長時間給養一隻十餘萬人的軍隊,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侯良柱敗退後,安邦彥於今年2月出兵,分兵奪取了陸廣、鴨池、三岔等要地後,進逼遵義,自稱“四裔大長老“,稱奢崇明為“大梁王“。

4月底,兩人合兵10萬進擊赤水。結果在永寧中了已經集結起來的官軍主力的埋伏,在五峰山、桃紅壩、鵝項嶺連續遭遇了三次敗戰。五月底六月初,叛軍終於全線崩潰,安邦彥、奢崇明都在敗退中被殺。

最終隻有不到萬人的殘兵逃回了水西,奉安邦彥兄長之子安位為主,繼續抵抗朝廷。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不是張道濬送來的唯一消息。文件中還有另一個消息,才是讓朱由檢剛剛頗為皺眉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