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517章 錦衣衛存在的意義(2 / 2)

今日之大明,不管是東西南北的百姓還是士紳,都認為大明已經到了非變革不可的地步了。

上層的知識精英們希望從思想上進行變革,從而帶動整個大明社會的變革。如李贄這樣的,希望打倒自宋代建立的理學體係,重塑大明尊尊親親的倫理道德。

也有劉宗周這樣的,希望能夠對理學體係進行一些修補,剔除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然後繼續用這套倫理體係統治下去。

還有的,便是同張溥誌趣相投的江南文士,希望複興古文以改革科舉弊端,走托古改製的道路的。

也有竟陵派、公安派一樣,主張性靈說,反對詩文擬古潮流的文人。

當然,不管他們再怎麼變化,也無法脫離他們從小熟悉的儒家思想體係,始終是在這套體係內兜兜轉轉罷了。

而南宋理學發展數百年之後,其所製定的體係框架,牢牢的束縛住了這些文人的思維,是以明末想要變革社會的思潮不少,但是真正能夠舉起變革旗幟,擁有自己一套完整變革思路的改革領袖,卻並無一人。

相比之下,大明建國200餘年所蓄養之人才,尚不及熙寧變法時,宋神宗手中所擁有的名臣學士。

不過明末的士大夫們,可比北宋的士大夫們敢言的多了。這也使得,民間有著各種稀奇古怪的言論流傳著。而上至朝臣,下至平民,都對此視若無睹。

以改朝換代為目標的白蓮教,在民間都能屢禁不止,皇帝說上一句,為百姓守護國家,自然也不會讓他們無所適從,最多也就是讓他們心裏有些別扭而已。

張獻忠還在思考著皇帝所說的話語時,朱由檢又接著出聲點了幾個人的名字,其中正包括著張獻忠,張獻忠頓時把注意力集中了起來。

“…以上這幾人,在去年陝西賑濟災民、招撫流民、河南辦案中表現出眾,朕決定要對他們進行嘉獎。

特別是其中的張秉忠,在河南查案過程中甚為盡忠職守,雖然犯了點小錯誤,但大節無虧。

查抄了這麼多豪族,卻沒有貪取一絲一毫,上京時隻攜帶了兩身衣服,別無餘物,實在是清廉的很啊。

是以朕獎賞以上幾人獎章一枚,張獻忠賞銀元500,其他人賞300。今後你們都像他們學習,報效國家…”

皇帝的突然誇獎,倒是讓聽明白了緣由的張獻忠甚為臉紅。當他接受了皇帝頒發的獎章,捧著皇帝賞賜的500元紙幣時,心裏倒是大為感激起,那兩個卷跑了他身家財物的小妾起來了。

結束了開學典禮之後,從宅院內出來的朱由檢,坐上馬車後稍稍動了動,便感覺自己的內衣都應當被汗水浸濕了。

“真是一個悶熱的天氣,希望晚上能下場雨涼快,涼快。”朱由檢心裏如此想著,伸手順便拉開了車窗,讓風吹進了悶熱的車廂內。

於此同時,在遙遠的日本列島,現任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的乳母阿福,在前往伊勢神宮參拜的途中,以將軍家光的名義以及貴族三條西實條義妹的頭銜,入宮覲見了,後水尾天皇與他的中宮德川和子。

阿福雖然深受將軍信任,掌管著江戶城內,諸如大臣、將軍夫人們的住處,德川家族的女性們,包括妻、妾等以及作為人質住在江戶城宅第的諸侯們的子女的管理等等權力。但是她本身並沒有任何幕府授予的官職。

但是阿福仰仗著幕府將軍的名號強行覲見了天皇,並讓後水尾天皇不得不賜她“春日局“之號,一個從三位的官階。再一次向日本各地諸侯彰顯了幕府的權威,並暗示了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時代即將到來。

對於自己這位長子的蠢蠢欲動,退居幕後的大禦所德川秀忠,不動聲色的否定了長子想要頒行的一項政策,從而讓幕府上下再一次清醒的認識到,幕府現在的主人並無意放棄自己的權力。

“父親大人,雖然唐人並不向我國傳播天主教,在文化上也是我國汲取之根源。

但是自去年開始,唐人對我國貿易船隻陡然增加,並且東至西南各藩,西至東北各藩都有唐人的船隻出現。

鬆前藩也彙報說,那些唐人似乎還同蝦夷地的蝦夷人有所接觸。所以我以為,如果再放任唐人的行動不管,恐怕我日本之虛實將會被唐人所掌握…”

德川家光不得不親自跑去大禦所的宮殿內,向自己的父親請罪,並闡述為什麼他要頒發限製大明商船在日本各地停靠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