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88章 江朝宗二(2 / 2)

江朝宗聽的好好的,上麵這位卻說起了西遊記,這頓時讓他心裏有些不滿了起來。不過當他看了看左右鄰桌們茶客的神情,發覺這些茶客們似乎並不怎麼在意之前那一段新聞。方才考慮到,對於這些普通的市井百姓來說,討論白銀和黃金的價值問題,同他們實在是過於遙遠了。

江朝宗按捺住性子,等著這位孫七爺說完了這段書,從台上下來時,他才起身上前攔住了他,向孫七爺請教道:“敢問這位孫先生,您剛剛說的那段文章究竟是何人所寫?能否告知一二。在下剛剛聽完後,心中頗有些疑問,甚想向寫這篇文章的先生請教。”

孫七爺打量了他一眼後,便平靜的說道:“這篇文章的作者叫做蘇長青,至於如何向他請教,你不妨去買一份今日的大明時報。上麵便有報社的地址,你可以寫封信去問問,不過人家有沒有空回你,在下也難以保證。”

說完之後,這位孫七爺對著他點了點頭,便揚長而去了。江朝宗雖然還有些話想要請教,但是見他行色匆匆,似乎有事在身,也就沒有繼續去攔下他了。

返回座位後,江朝宗一邊叫過了茶樓的夥計結賬,一邊向他詢問何處有大明時報出售。這位夥計倒是頗有眼色,當即提出願意替客人代為購買。

片刻之後,江朝宗便從夥計手中接過了報紙,他便站在那裏匆匆翻看了起來。果然如那位說書人所言,這篇文章是一名叫做蘇長青的人所寫。雖然報紙上沒有這位蘇長青的地址,但卻有一個讀者意見郵寄的地址。

江朝宗正打算回去寫信的時候,卻發現在蘇長青這篇文章的下方,還刊登了一個,關於黃金期貨市場建立的消息。

江朝宗看著上麵蘇長青寫的那篇文章,心中不由一動。他收攏起手中的報紙,把兩名僮仆先打發回了客棧去。而他自己則出門叫了一輛馬車,前往了報紙上注明的黃金期貨市場所在地,王府井街道148號。

在聽到或是看到了大明時報上的這篇文章之後,對黃金和白銀的價值比例產生興趣,像江朝宗這樣的商人,並不在少數。

而此時的崇禎、戶部、及三家銀行,也正在緊張的關注著市場上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變化。這幾天來,崇禎甚至推掉了大部分公事,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花在了這件事上。

當黃金法案公布之後,雖然市場上的黃金兌白銀的比例持續走高,但是當抵達了1:12這個關口之後,便開始慢慢的回落了,甚至一度重新回到了1:10的兌換比例。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不管是戶部還是這些銀行董事,他們對於民間的黃金儲備量實在是估計過低。當黃金法案公布之後,三家銀行大舉吸納黃金,一度推高了黃金兌換白銀的比例。但是很快便有百姓認為,黃金現在的價格過高了,他們大幅度的拋出手中的黃金,換回了他們認為被低估的白銀。

這些零零碎碎的黃金彙集到一起,便成了一個龐大的數字,頓時把黃金的價格打壓了下來。到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崇禎還是三家銀行背後的股東,都被逼上了懸崖。

如果任由黃金這麼跌下去,他們手中的黃金儲備很快就會崩盤。但是想要通過無限收購黃金來抬高黃金的價格,現在看來三家銀行的資金依然還是不足。

原本大家都很樂觀的估計,大明官方加上民間的黃金儲備最多也就在3、4百噸,隻要三家銀行能夠收購到200噸黃金之上,那麼就可以對黃金的價格進行操控了。

按照1:8的成本收購黃金,也不過就是5120萬兩白銀,而三家銀行已經為此準備了7000萬兩白銀,戶部和內府也從各項公債中挪借了2000萬元的準備金。

但是現在三家銀行加上朝廷、內府收儲的黃金已經超過了250噸,但是市場上的黃金依然還在源源不斷的拋出。這說明大家之前的估計有誤,最新的數據表示,大明的黃金儲備最起碼也將近1000噸,而白銀儲備則超過了1萬5千噸。

也就是說,大明現有白銀4.5-5.5億兩之間,而三家銀行加上朝廷和內府,能夠動用的銀兩不到總量的四分之一。在這個時候,決定黃金和白銀兌換比例的,反而變成了那些民間遊離的資本。

說到底,這還是在於,大明百姓對於白銀的崇拜過於根深蒂固了。他們怎麼也不能相信,黃金兌換白銀的比例能夠超過1:10以上的。因此在黃金法案推出之後,不僅沒有保有黃金拋出白銀,還主動拋出了窖藏的黃金,以平衡市場上黃金的價格。

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也不得不開始動員起了所有手段,來打擊那些對白銀保有幻想的百姓和商人。開辦黃金期貨市場,以減緩現貨市場的壓力,並開始大張旗鼓的宣傳白銀貶值論和貨幣本質是什麼,以期望讓一部分百姓加入到看空白銀的立場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