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81章 浴佛節(1 / 2)

在浴佛節安排那些京城閨秀同未婚軍官們搞相親活動,雖然是崇禎吩咐周皇後去辦的。但是一向同周皇後不怎麼對付的田妃,難得的沒有搞什麼破壞活動,還做了一些協助工作。

於是乎,原本周皇後覺得時間還有些緊張的浴佛節上香活動,在田、袁兩妃的協助下,還提前了一天,把準備工作完成了。

原本預定的仕女名額,很快就突破了30人,最後定在38人。而未婚軍官的挑選任務,則落在了茅元儀頭上。

這位上馬能擊劍,下馬能賦詩的儒將,生平第一次遇到了,一個讓他頭大的問題。最終他在陸軍軍官學校挑選了22名未婚軍官,在海軍學校挑選了10名,然後在騎一師挑選了6人,包括了崇禎特別指定的騎一師師長吳懷。

為了不讓這些軍官們失去平常心,茅元儀聽從了皇帝的建議,並沒有告訴這些軍官們,這次上香活動的真實目的。隻是簡單的通知他們,穿上軍常服參加一次護衛活動。

海軍雖然沒有成立,但是白色的禮服,藍色的常服卻已經製定好了。而陸軍的禮服依然保持原來的紅色,常服則換成了草綠色。

在崇禎下令設計軍禮服和軍常服之前,武官的禮服就是朝服,常服即各種罩麵甲,此外便是皇帝專門賞下的賜服:麒麟、飛魚、鬥牛等。

武官的朝服樣式都差不多,主要依靠胸前的走獸補子來區分品級。品級較高的將帥服,形製如同唐代的窄袖寬袍,袍子無領、無扣、右衽,裹襟與外襟在前身重疊時大幅交叉,以勒帛和腰帶在胸前和腰部係束,戴巾或襆頭。看起來還是較為美觀的。

低級軍官的軍戎服便有所不同,為短後衣與缺胯袍。看起來同普通的錦衣侍衛差不多,同低階文官站在一起,就像是一個跟班一樣。

此次在崇禎的命令下,把軍裝分成了3類,一是重要節慶時穿著的軍禮服;二是上陣作戰和訓練時穿用的戰訓服;最後便是平日外出時穿著的軍常服。

這些軍服的樣式經過統一之後,穿著軍常服外出的武官,看起來總算讓崇禎順眼了一些。常服上麵雖然沒有縫上補子,但是卻采用了不同花紋和裝飾著不同樣子的袖標,把武官的品階做了區分。

其實在崇禎看來,帶著襆頭穿著袍服的武官們,實在是像一群唱戲的,沒有後世那種軍服配大簷帽的英武加成。

不過想要讓大明百姓剃發易俗,換上近代的西式軍服,他現在還真沒這個本事。因此隻能在袍服上麵加幾粒紐扣,用皮帶更換了布帶之類的小改動而已。

對於護衛一群大家閨秀出城上香,有人是挺樂意的,但也有人則甚為不滿。比如吳懷就覺得,他現在好歹也是一位正四品的明威將軍,怎麼就淪落到給一群官家小姐當侍衛去了。

因此在得到了茅元儀的通知之後,便怒氣衝衝的來找皇帝主持公道了。在武英殿的皇帝辦公房內,崇禎接見了這位從豐台大營匆匆趕回來的騎一師統帥。

耐心聽完了吳懷的抱怨之後,朱由檢想了想,還是直截了當的對他說道:“這次讓你們去護衛一群京城閨秀上香,護衛隻是附帶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你們的終身大事。

這次挑選出來的武官都是單身未婚,年齡在25-35之間,而那些京城閨秀,則是朕拜托了皇後去挑選的,性情溫柔賢淑的女子。

朕說過,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那自然是要成個家才能去保衛。趁著現在國家還算安寧,朕覺得正是讓你們解決個人問題的最好時機。難道你有什麼意見嗎?”

吳懷頓時有些低下了頭去,沉默了半天才對著崇禎說道:“臣的國仇家恨尚未得報,建奴也沒有消滅,實在是無心成家。更何況,臣若是有了牽掛,又怎麼能夠在戰場上同建奴拚命搏殺呢?還請陛下準許臣推辭…”

朱由檢頓時拉下了臉打斷了他的話語說道:“荒唐,朕需要的是一位指揮我大明軍隊消滅敵人的將軍,而不是什麼拚命三郎。

朕從一開始就告訴過你們,朕需要的是一隻能夠守衛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軍隊,而不是一件殺人工具。軍隊研究的雖然是如何更有效率的殺死敵人,但是朕並不希望指揮這隻軍隊的是一群無血無淚的屠夫。

我們要消滅建奴,不僅僅是要消滅那些率獸食人的強盜。更重要的,是要消滅他們所代表的,那種漠視生命的野蠻習俗。我們同建奴之間的戰爭,是文明和野蠻的戰爭,這不僅僅是在戰場上用鐵和血進行較量,也是兩個民族在文化和精神上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