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這種讚成,隻局限於讚成徐翰文、高玄光、顧元惠等人在會場上堅持自己的主張,他們自己卻絕不在會場上公開作出表示。
之所以他們會如此,一方麵是因為,他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同其他代表發生爭執,實在是有失自己的身份。
另一方麵則是,每日圍觀的群眾,不僅僅隻有京城的百姓,還有諸多燕京大學的學生。這些學生同來看熱鬧的京城百姓不同,他們都是抱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前來旁聽的。
一旦聽到了同他們的主張不符合的意見,他們往往顯得比場內爭辯的代表還要激動。在大會召開的第三日,高玄光對於奴婢製度的評論激惱了場外的幾名學生,慘然遭受了這些學生脫下的靴子的攻擊。
高玄光本人因為動作敏捷,加上學生的準頭太差,因此僥幸逃過了攻擊,但是坐在他身邊的幾位代表則受到了無妄之災。
當然這些代表應當感謝去年京城市政廳主持的京城道路改造項目,使得這些學生們的靴子在他們身上隻留下了些塵土而已。
不過高玄光雖然躲過了學生們的物理攻擊,卻沒有逃過這些學生的口誅筆伐,這些學生回去之後便向大明時報投了稿,聲稱這位退職官僚是一個無血無肉的冷酷之人,他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雲雲。
更值得玩味的是,大明時報居然一字不漏的全文刊登了,這篇學生對於高玄光的討伐之文。這種名譽上的打擊,頓時使得會議剛開始時還趾高氣昂的高玄光,在接下來的會議日程裏變得沉默了起來。
看到了在會上發表觀點同輿論不一致,會有多大的風險之後,文震亨、朱灝這樣的江南名士,自然是不願意拿自己的名聲去冒險的。
而徐翰文、顧元惠等代表官紳的人員,也不自覺的低調了下來。他們上京之前,可沒想過自己的對手會是這些學生和無知的京城百姓。
一直以來,這些士紳在自己的家鄉都是一呼百應的存在,使得他們過於高看了自己的力量,甚至於有些人還出現了錯覺,以為自己真的可以隨意的代表百姓的意願了。
但是在遠離家鄉的京城,在這座陌生的城市內,這些士紳們才發覺,這座城市內的居民顯然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操縱的家鄉父老。
而在這樣一座城市之內,沒有了百姓和輿論的支持,他們要拿什麼去反對朝廷的意見?甚至於,朝廷尚未出手,他們已經被京城的百姓和輿論所擊敗了。
北京城是一座人口超過80萬人的巨大城市,在這個時代,大明能夠與之相比較的幾座大城,大多在江南地區。而江南的這些大城市,人口也許可以同京城相比較,甚至有的城市還有所超過,但是在占地麵積上,卻極少有城市同北京相提並論的。
畢竟北京城所在的地區,是一處平原地形。加上去年的城市街道改造,使得這座北方的雄城看起來更是氣勢不凡。
除了那些來自江南地區的士紳,大部分地方的士紳代表,還是第一次見到本國的首都。這個時代落後的交通設施,使得出門旅行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因此除了赴京考試的舉子之外,大部分的士紳同樣很少遠離自己的家鄉。
如果不是朝廷舉辦的這次士紳大會,某些人也許這輩子也就是在家鄉縣城附近轉悠轉悠。離開了熟悉的本鄉本土,千裏迢迢趕到了京城的士紳們,在這座巨大的城市麵前,同鄉下農夫進入縣城一般,同樣生起了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