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69章 崇禎的演講(2 / 2)

這雖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轉念想想,這難道不是他所期望的麼?如果這些學員們,聽了這樣的演說,依然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那恐怕也不是他所想要的軍校畢業生了。

之所以他要舉辦今日這樣的活動,並不是他一時的心血來潮。自從登基之後,他的確是製定了不少改革政策,但是這些政策是否真能挽回大明王朝的衰亡,老實說他並無多少把握。

任何一個行將衰亡的王朝,在王朝末年推行的改革,最終都會變成埋葬舊時代的革命之火。比如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想要推行稅務改革,最終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埋葬了自己的王朝和生命。

而清末新政編練的新軍,最終變成了推翻滿清的主力。以上事實無不說明了,想要挽救王朝命運的改革,未必能夠成為挽救王朝滅亡的良藥,倒是有可能成為王朝滅亡的催命符。

朱由檢便是想著,與其讓這些軍官們日後被各種新思潮所蠱惑,倒不如先讓這些軍官學員們正確的認識這個社會為好。

想到這裏,朱由檢終於打破了沉默說道:“剛剛幾位陝西來的學員,談了談自己的過往經曆。說的非常真實,也非常感人。

老實說,我聽了也深感震驚。想不到在我大明的治下,居然還有這麼多難以言說的人間悲慘之事。

我自幼長在宮內,未識人間疾苦。自登基以來,一直都在想,這大明的百姓到底是怎麼生活的,朕又應當如何去幫助他們。

朕每思及於此,便戰戰兢兢寢不能安,食而無味。然而今日方知,我大明百姓平日之苦,還要遠超朕之想象。

對於陝西那些因為活不下去而起來造反的流民,朕並不認為這是他們的過錯。相反,朕以為這是朝廷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

什麼是朝廷的職責,讓百姓安居樂業便是朝廷最根本的職責。朕聽人說過這麼一句話,覺得甚有道理。即:朝廷應當為百姓而存在,而不是百姓為朝廷而存在。

朕還聽說過一句話,那裏有壓迫,那裏就有反抗。所以為了能生存下去,起來反抗不公道的世界,朕覺得無可厚非。”

皇帝的話語頓時讓在座的旁聽者震驚非常,雖然有些學員們已經數次聽過,皇帝在他們麵前多次說過,陝西流民同樣也是大明子民之類的話語。但是如此公然讚成流民起義行為的話語,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

正當一眾學員們無所適從,不知應當如何去理解崇禎的這番話語時,朱由檢已經繼續說了下去:“朕剛剛說,陝西百姓為了生存有起來反抗的權力,但並不是認同去年那些流民軍的作為。

為了生存下去,起來反抗不算什麼大逆不道之事。但是他們起來反抗之後,又都做了些什麼呢?有些人打著消滅貪官汙吏的旗號起兵造了朝廷的反,但是他們剛剛手中有了一點權力,就開始迫不及待的壓迫起了平民百姓。

有的人,打下一個縣城就開始大肆搜刮財富和婦女,以供自己享樂。據說有人一晚上就討了十幾個小妾,還當做了值得炫耀之事。有的人把百姓當做了兩腳羊…

他們口口聲聲要消滅世上的不公道,結果自己卻製造了更大的不公道。難道這樣混亂無序的社會,讓更多百姓活不下去的亂世,就是百姓所需要的正義?

朕覺得,這不過是一群土匪流寇,假正義之名行殘害百姓之實。朕身為大明天子,唯一的職責便是保衛這大明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朝中的貪官汙吏自然要懲辦,但是對於這些害民之賊,朕同樣要追究到底。

諸位現在是陸軍軍官學校的學員,今後也將是軍中的支柱,國家的棟梁,是協助朕守護這個國家的最後力量。這個國家今後會變成如何,將會取決於諸位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職責。

所以,今日朕覺得諸位都應當聽聽小民之疾苦,日後不要忘記了,爾等之職責乃是保國安民…”

聽著崇禎的演講,一眾軍校的學員們終於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不再如同剛剛那般,覺得有信念混亂的思想了。不少學員被皇帝的話語所激勵,終於開始正視和反思,入學後教官們每日提醒眾人莫要忘記保家衛國的軍人職責的用意起來了。

而對於那些流民軍的大小首領們來說,同樣也是一次重新審視自己過往人生的考驗。原本因為同伴們的回憶勾引起的對朝廷的憤恨,現在卻又被他們對無辜者的侵害所擊碎了。

有些人羞愧不已,有些人心慌意亂,有些人則麵無表情…崇禎坦誠布公的話語,同樣擊碎了這些人之間虛弱的相互信任關係。

對比起朝廷從招安到現在的坦誠,他們身邊那些同伴在未招安之前幹的那些事,有什麼能夠讓他們現在互相信任和依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