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53章 土豪劣紳(2 / 2)

朱由檢的反應倒是很迅速,他立刻接著袁可立的話說道:“是啊,袁尚書你也認可了,這目的不同,結果自然就會有所不同。

朝廷現在頒發的各種政策,都是出於解決天下百姓的溫飽問題為目的,並不是從前那些想要從百姓身上搜刮更多的財富,以滿足君王個人私欲的政策。

難道天下百姓會因為朝廷想要讓他們過的更好一些,反而起來反對朝廷?朕看恐怕不是這樣,百姓會反對朝廷的政策,隻有一個原因,就是頒發的新政策損害了百姓的利益,或是新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走了歪路,原本的惠民之策變成了妨民、害民之策。

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讓朝廷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加強朝廷對於新政策的監管調控,還有法律的保駕護航。

袁尚書你身為刑部主官,難道不應該責令刑部製定出一個合理的計劃,為朝廷的改革政策順利推行,做好法律上的支持嗎?”

袁可立心中打好的腹稿頓時被崇禎的話語打了一個粉碎,雖然在改革的立場上他同崇禎並不一致,但是在以法治國的理念上,他同崇禎卻又是相同的。

因此突然之間,他居然找不到話語來反駁崇禎的說法。他正遲疑的時候,一邊的劉宗周卻按捺不住跳出來對著崇禎說道:“陛下,治國之道還是應當以教化百姓為主,律法之說不過是補益。

如果一味追求律法治國,恐怕天下百姓將會失去淳樸之風,遇事動輒提起訴訟,鄉裏之間再無敦睦之習俗,而地方官員也將從此多事了。”

朱由檢不以為意的回道:“劉先生的理想還是不錯的,不過夫子尚且要以律法誅少正卯,可見這道德教化也是要看人的。

現在我大明百姓有敦厚之輩,同樣也有奸滑之徒,以道德教育百姓是不錯的,但是同樣要以律法保護良善之輩,震懾不法之徒。否則犯罪之人得不到懲罰,誰還願意聽從朝廷的道德說教?

要是教授幾遍道德文章,百姓就能成為良善之輩,何以我大明官員如海剛峰的少,如嚴嵩的多?我大明的官員難道讀的不是聖賢書?

去年朕就說過,要整治江南市井的不法行為,刑部可有著手計劃?就在之前結束的大明商人代表會議上,朕倒是聽了幾個奇聞,朕也給諸位說說,看看我大明百姓的道德水準。”

劉宗周臉色難看的退了回去,一旦說到了官員貪腐問題,就算他再想向皇帝推銷自己的慎獨理念,顯然都要敗退的。

朱由檢停頓了下,看著下麵的官員繼續保持沉默,他才開口說道:“有一位商人代表向朕訴苦,他去年攜帶一船海貨前往蘇州銷售,但是尚未進入蘇州城內,便被一夥人給攔了下來。這些人自稱為中人,他們查看了他所攜帶的海貨之後,便要出價將之買下。

這位商人是第一次前往蘇州,想要看看蘇州的海貨銷售市場如何,因此隻答應出售一部分,另一部分想要自己帶入城內銷售。

這夥人卻毫不理會他的說辭,強逼著船夫把船開到了自家莊上的碼頭,卸下了所有的海貨。這位商人迫於無奈,隻能答應把自己的貨物賣給他們。

但是他沒預料的是,這些人的出價遠遠低於他的進價,且還不許他還價。貨物到了別人的低頭,他雇傭的船隻又已經被他們打發走了,為了自身安全起見,他最後不得不同意了這筆交易。

事後他曾經向當地官府告過狀,但是當地官府認為他收了錢便是正常交易,因此不受理他的案子。而他打聽後得知,那些自稱中人的,是當地一個頗有勢力的鄉紳,一向把持著蘇州城內的海貨生意,向他這樣的外地海貨商人,被強買貨物的不止一次了。

當地縣衙小吏並不敢幹涉,因為此事鬧上官衙不過是罰幾個錢,但是他們卻要小心這位士紳日後的報複。

朕聽說除了蘇州之外,江南各地這種欺行霸市的行為非常常見,地方士紳勾結市井無賴,組建的什麼打行,有不少士人也常在其中出沒。

士紳指使打行攻擊鄉間仇敵,或是壟斷商業,從中謀取私利。而那些市井無賴則仰仗著士紳的保護,在街頭欺壓良善百姓,甚至於一些普通的讀書人也深受其害。

朕倒是想要問問了,各位口中說的道德教化,就是縱容這些虎豹豺狼吞噬我大明良善百姓?朝廷設刑部難道隻是一個擺設?還是說,我大明的天下是這些土豪劣紳的天下,不是善長仁翁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