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完全冷卻下來之後,再檢查下內膛的狀況,我們就可以向皇帝陛下報喜了。這種鑄炮方式可比泥模快多了,而且費用也大大的節約了下來。我敢保證,就算是波加羅鑄炮廠鑄造的鐵炮,也沒有這尊鐵炮的外表這麼光潔。”
伯多祿.金答的稱頌,並沒有得到孫元化的積極回應,盯著大炮出神的他反而皺起了眉頭。孫元化的反常,頓時引起了站在他身邊的張燾、趙仲幾人的注意。
這幾天停下了慶賀,對著他小心的詢問道:“孫總監,這鐵模鑄造的大炮難道有什麼不妥麼?為什麼你臉色這麼難看?”
張燾、趙仲等人提出的問題同樣聽入了王承恩的耳朵,他頓時停下了腳步,放下了準備向孫元化打招呼的右手。他肅立在原地,也想聽聽這尊鐵炮到底有什麼問題,免得回去向崇禎報錯了喜訊。
孫元化兩眼直直的看著懸掛起來的火炮,口中下意識的回道:“你們沒發覺麼?這火炮炮身降溫的速度太快了,如果是泥模鑄炮,起碼要兩到三天才能拆除,但是鐵範卻僅僅用了半天時間就能拆除鐵模了。”
“這不是很好麼?以這樣的速度,一套鐵模一天可以鑄3門炮,比起一次性的泥模,可以重複利用的鐵模將會大大的節約成本啊。而且也符合陛下要求的,盡量統一鑄鐵炮的規格和同一性能的要求啊。”張燾有些不明所以的回道。
伯多祿.金答同其他人也紛紛點頭認同,認為降溫太快並不算什麼缺陷,反而能加快鐵模的周轉速度,是一件好事。
隻有焦勖、湯若望兩人和他們邊上的一名工匠,倒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孫元化搖了搖頭回道:“不,降溫太快對火炮本身並不是什麼好事…孫鐵鍾,看來你似乎也想到了什麼,不如你來給大家說說為什麼。”
原本想要說出自己推測的孫元化,卻掃到湯若望身邊的那位工匠似乎對自己的話頗為讚同,他便有些驚訝的讓這位工匠說說自己的看法,看他是否真的明白了自己的想法。
同孫元化一起工作了這麼久,孫鐵鍾倒是熟悉了和自己同姓的這位大人的性格,因此他也不推辭,便直愣愣的站出來說道:“去年大人讓我們研究,這鑄鐵退火的方式是否會對鑄鐵的各項性能造成影響。
當時我們做了許多次試驗,最終發覺退火的方式和退火的時間長短,的確能夠對冷卻後的鑄鐵性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小人覺得,孫大人擔心的,是不是退火時間過快,導致炮身發脆,缺乏柔韌性,容易引起炸膛呢?”
孫鐵鍾的說法頓時引發了邊上人群的討論,這個猜測很快就把眾人剛剛因為鐵模鑄造成功的喜悅給衝淡了。
看著一幹同僚臉色開始黯淡下來,孫元化馬上發覺自己似乎說的過於嚴重了。畢竟在場的眾人可都和他一起忙了近半年,才把鐵模製作的工藝固定下來,現在剛剛有點成功的希望,就被他的猜測給打壓下去了,豈不是太打擊他們的信心了。
雖說在這一年來的研究和實踐下,孫元化現在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火炮專家了,但是他身邊的這些同僚,同樣也對他幫助很大。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協助,他製作火炮的夢想才能一點點的變為現實。
要是把他們給嚇跑了,今後誰還會幫他幹活呢?畢竟這裏大多數人的知識,都不僅僅限於鑄炮這一行。以京城科學院眾多的項目,他們隨便去那裏都比跟著他鑄炮強。
想到這裏,孫元化趕緊安慰道:“其實也沒這麼糟,等明後天檢查完各項標準,我們就知道鐵模到底好不好用了…王公公你怎麼來了?”
當王承恩晚上趕回了宮內,向崇禎一五一十的交代了他在鑄炮廠的見聞後。朱由檢思考了半天才說道:“孫元化說的不錯啊,這就是白口鐵和灰口鐵的區別。鑄炮還是灰口鐵質量更好啊。
不過他們也沒必要這麼糾結,攪煉爐出的生鐵的確會退化成白口鐵,但是高爐冶煉出來的生鐵,大部分本身就是灰口鐵,可以讓他們使用高爐生鐵進行精煉、鑄炮,這樣就不會出現炸膛的問題了。
還有,通知軍器監,所有確定為白口鐵的火炮盡量作為外銷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