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26章 新年開門諸事(2 / 2)

提高百姓收入,不是一時半會能辦的到的,所以崇禎並沒有當場拿出什麼主意來,隻是要求大家群策群力,都回去想想,想到辦法了再向管理此地的南城區所反映,也可以直接向六部官署附近的信訪局反映。

崇禎應允了這些父老,隻要方法合情合理,他就會支持他們。朝廷拿不出錢糧來,他就掏自己的私房錢。在場的百姓們聽了皇帝的許諾,自然是喜笑顏開的。

但是對於崇禎提出要拆遷改造的辦法提高居住環境,倒是讓這些百姓嚇了一跳。他們趕緊向崇禎解釋道,這裏的百姓大多連隔夜糧都沒,即拿不出改造房屋的錢糧,也付不起改造期間租賃房屋的錢。

朱由檢對此倒是很有辦法,他一口保證拆遷安置不讓大家掏出一分錢,就算是改造期間的租賃費用,也會有市政廳負責,要是有人借這個問題向他們要錢,大家就一起去堵紫禁城的大門。

有著之前的好印象,加上現在皇帝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幹百姓也將信將疑了起來,等待著住上不花錢的房子。

而劉重慶就有些坐蠟了,皇帝的三個承諾,顯然都是要落在他這個新上任的市政廳主官身上。然而直到座談會結束,離開了這處地方,劉重慶也沒想出來要怎麼解決這三個問題。

當然,解決的辦法並不是真的沒有,但是幾乎每個方案都是要花錢,而且是花上一大筆錢。劉重慶隻是稍稍心算了下,就發覺,哪怕今年京城稅款比去年增加一倍,也不過就是勉強解決了飲用水的問題。

那個拆遷改造土屋區的計劃,起碼也要解決飲用水款項的2-3倍,他要是把這樣的難題帶回去,還不要給那些市政廳的官吏給埋怨死啊。

雖然知道也許會給皇帝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但是劉重慶也不希望完不成任務,被崇禎扣上一個辦事不力的帽子。畢竟承諾可是崇禎許下去的,要是完不成豈不打了皇帝的臉麵,他可不覺得自己能扛住這種壓力。

於是劉重慶稍稍加快了幾步,側著身子向著崇禎小聲懇切的說道:“陛下,不是臣不想盡力,實在是剛剛陛下所說的幾項事務都是耗資巨大,這個區域住著數千人,光是尋找水脈打井的費用就差不多耗幹今年市政廳的結餘了,再想要拆遷改造,恐怕不是兩三年能完的成的…”

朱由檢突然停了下來,他看了看周邊的地形,便快走了幾步跑到了附近的一座木橋上,他站在木橋的最高處,然後對著劉重慶招手示意他過去。

當劉重慶來到身邊後,朱由檢便指著禦道東西兩處低窪地內的土屋說道:“這些區域怎麼會隻有數千人,這天橋以南有上萬戶人家,人丁足有4、5萬。

往年在這些地區內因為環境髒亂的緣故,幾乎3-4年就要爆發一次瘟疫、霍亂、天花之類的惡疾。京城一共就這麼點大,這裏爆發了瘟疫,難道隔了一道城牆的內城就能安然無恙嗎?

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就是保衛我們自己的健康安全。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眼睛蒙起來,然而等著上天把這些疾病給帶走。也許現在的投入是大了些,那也比瘟疫爆發的時候,進行戒嚴和派藥強。

還有,不要想著挖幾口井應付一下,既然要幹就要大膽一些,準備把整個京城的飲用水都規劃起來。京城以外的清潔活水,一是永定河、一是玉泉山。

另外昌平、密雲山高林密,夏季向來都要山洪暴發。與其讓這兩處的山泉為害下遊農田,不如修建一個水庫蓄積起來,一來可以作為灌溉用水,二來也可做日後京城用水的來源。

市政廳可以成立一個自來水廠,研究如何把城外的活水引入城內供應給京城百姓所用。至於資金部分,可以走股市募集的方式,市政廳做一個資金使用計劃出來,朕自然會讓股票交易所協助你們。

至於拆遷改造,這也是必然的事。這些低窪地區,有些根本不適合住人,一到雨季就成了海天澤國了,這樣的地方怎麼能住人?必須要對整個區域進行下水改造,雨汙分流…

另外,這塊地方正好是天橋以南的交通要道,隻有對這裏進行拆遷改造,才能把左右安門地區的工廠區連接起來。今後西山的煤,西南麵來的棉花,都能從這裏就近運輸到左安門的紡織廠去。

至於拆遷改造的費用,市政廳出一些,朕出一些,然後把沿街的商鋪交給建設公司開發,大約足夠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