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85章 科舉改革(2 / 2)

前者作為主觀題,占40分;後者作為客觀題,占60分。兩者合並起來,滿分就是100分。今後朝廷取士便以分數論高下,杜絕某些人利用科舉考試打壓學術異見考生,或是進行營私舞弊。”

崇禎的話語頓時讓一些想要反對的官員閉上了嘴,《中國簡明曆史讀本》是錢謙益的新作,這本曆史讀物一反錢謙益過往在史學上,漢宋兼采,注重考信的治學思想。

這本書不僅采用了白話文書寫,力求市井中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且采用了從左往右的書寫格式,用標點符號進行斷句,並采用了版畫作為插圖。

看起來這不像是一本嚴謹的學術典籍,倒像是一本市井流行的通俗小說。而書中的內容,也一反以往著書者以自己的觀點來刪選事實,從而佐證自己的觀點的方式。

錢謙益的新作,基本上采用了較為中立的立場去描述了朝代的更迭。雖然裏麵一樣摻雜了崇禎的政治觀點,但是已經極大的削弱了個人的感情色彩,一般人已經很難察覺到,作者個人的立場了。

由於把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內發生的事件,融彙在一本300多頁的書中,這本書自然就沒有什麼很深的內容,倒是非常適合於初學者學習曆史的讀本。畢竟錢謙益的學術功底在那裏,他的書中錯誤還是相當少的。

至於燕京大學編製的《大明地理初級課本》,更是一本用於教導小學學生的課本,裏麵的內容同樣很淺顯。

同四書五經相比,這兩本書基本上就屬於千字文的等級,不管是劉宗周還是其他人,一時都想不出要用什麼理由反對,科舉考試中增加類似於蒙學的內容。

他們雖然很想用兩本書的內容過於淺薄,以否定崇禎把它們加入到科舉考試的內容中去。但是,之前崇禎已經說了,有不少進士居然連基本的曆史地理知識都沒有掌握,這便讓他們有些說不出口了。

而且一部分低階官員並不覺得,這兩本書加入到科舉考試內容中有什麼不妥。畢竟錢謙益不僅是曆史學家,還是東林黨人,他的著作進入到考試中去,怎麼看都不是壞事。

至於《大明地理初級課本》,雖然是燕京大學那些新學派士人所編輯的,但是這種小學使用的課本,又有什麼危害性呢,而且裏麵又沒有新學的存在。

寥寥無幾的反對聲音,讓崇禎的科舉改革建議,終於以多數人讚成的方式通過了。內閣成員更是全數讚成,就連朝論一開始傾向於南方官員的張瑞圖,也不願意成為皇帝眼中的異己,選擇了讚成。

看到新學和理學之間的衝突終於緩和下來之後,陸澄源、錢士升、錢元慤等官員也是鬆了口氣,他們趕緊把朝會的話題拉了回來,向著崇禎先後進行勸諫。

希望皇帝中止地方官製的改革,並讓內府停止幹預民間的經濟生產,不要與百姓爭利,從而讓民間的經濟活躍起來。

已經基本明了了殿內大多數官員態度的崇禎,語氣就沒有剛剛那麼緩和了。

他冷峻的對這些出列的官員訓斥道:“朕在年初的時候,同內閣一起發布過命令:嚴禁軍隊幹預地方行政和中央的朝政,但是也決不允許地方民政官員和朝堂文官插手軍政。

你們究竟還是不是大明的官員,知道不知道什麼叫朝廷法令?地方都督府和武裝力量的建設,是你們可以過問的嗎?”

陸澄源、錢士升、錢元慤不由麵麵相窺,看到崇禎把怒火朝向了這些低階官員,袁可立等幾位東林領袖不得不站出來替他們辯解了一二。

聽完了幾位官員的辯解,朱由檢再次開口說道:“西南都督府和大明武裝力量的建設,都是朝廷的機密。

為防止被敵人竊取了去,朕不打算在朝會上談論這件事,待到國是會議再行討論就是了。

至於總督區的設立,朕已經要求內閣下令,向各地督撫、士紳和百姓代表進行詢問。要不要設立,怎麼進行設立,到時候再說,各位現在不必杞人憂天了。

至於說內府幹預了民間經濟,導致市麵蕭條,民間財富被宮內搜刮一空雲雲。

朕隻想問你們一句,你們有什麼數據表明,這些事已經發生了,或是正在發生?

京城居民一年前和一年後的今天相比,年收入究竟是降低還是升高了,你們去調查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