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70章 安德烈的擔憂(2 / 2)

安德烈正一心想要找一本插圖多一些,比較具有中國風情的書籍時,從他身邊經過的店員看著兩人不由停下微笑著建議道:“這位西洋客人如果想要購買外文書籍的話,不妨跟我走,外文書籍可不在這邊。”

李伯安有些詫異的看了這名店員一眼,才對安德烈翻譯了他的話。安德烈同樣感覺很驚訝,他有些愕然的說道:“這裏還有歐洲文字的書籍?”

這名店員一邊向前方走去,一邊說道:“西洋文字的書籍不多,隻有不到20本,就在隔壁的房間內。”

李伯安同安德烈頓時不由自主的跟了上去,他們也很好奇,這大明的都城內有些什麼樣的外文書籍。不過兩人心裏都覺得,這大約是某個商人從歐洲帶來的貨物。

他們跟著這位書局職員穿過了幾個書架,便走進了另外一件較小的房間內。同樣是雙排相對的書架,中間留出了走人的通道,不過這裏的書架幾乎比外間要少了一半。

領路的店員在第三排書架前停了下來,他指著書架中間一排書籍說道:“兩位客人你們慢慢看,外文書都放在這裏了。”

安德烈向店員道了謝之後,便走到了書架麵前,取出了書籍翻看了起來。當他拿到手時,才發覺不對,這些並不是從歐洲販運過來的書籍。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書籍名稱,《中文和拉丁語互譯詞典》,整本書並不厚,隻有260頁左右,但是聞著上麵的墨香味,也知道這是一本新書。

安德烈先是愕然,借著便抬頭向著書架上望去,他細細數了數,這一排大約隻有17本書,但是沒有一本是歐洲運來的書籍。

他好奇的翻了翻手中書頁的內容,發覺裏麵的拉丁文詞語並不是什麼胡編亂造的貨色,起碼寫作這本詞典的人,有很深厚的拉丁文素養,至少比他強多了。

詹姆斯一世在世時,一反前幾任英王對於教育事業的疏忽,大力扶持推動英國的科學研究和大學教育。

而偉大的英國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用英語創作的戲劇和詩歌,充滿了優美的文字意境。這使得英國人開始正視自己國家的文字語言,在大學中開始推動用英語教學,而拉丁文則成為了科學研究使用的工具性文字,不再是英國上流貴族所使用的日常用語。

安德烈雖然會讀寫拉丁文,但是他不覺得自己能夠這麼貼切的使用拉丁文,為中文詞句進行注釋。他重新返回了封麵,赫然看到作者的名字是尼古拉·特裏戈,這顯然是一位歐洲人。

安德烈把手中的書籍放到一邊,對書架上的書籍進行了全數的翻閱。書架上的17本書中,還有德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法語對中文的詞典,此外才是幾本很薄的雙語書籍,顯然是用來進一步學習這些歐洲語言的。

尼古拉·特裏戈的名字在大半數書籍上出現了,安德烈想了想,便挑出了一本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這是一本近300頁的書籍,采用的是拉丁文和中文雙語刊印。

他拿著這兩本書同李伯安走去出入口的櫃台前付款時,裝作不經意的問道:“這位尼古拉·特裏戈先生是什麼人啊?”

店員低著頭給他包裝書籍,頭也不抬的回道:“是一位西洋和尚,也是大明皇家科學院的一位院士,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金尼閣…”

雖然從店員的口中打聽到了尼古拉·特裏戈的身份,但是安德烈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金尼閣是耶穌會的修士,同他這位清教徒根本搭不上什麼關係。估計對方不在明國皇帝麵前說英國的壞話,就已經不錯了。

從書局出來,微微有些失落的安德烈,看著街上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他忽然心情又變得舒暢了起來。他這次前來中國,不僅同中國建立了正式的貿易關係,還為公司簽訂了一份每年100萬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最重要的是,中國皇帝還允許他們在天津設立一個商館,並在北京派駐代表以作為雙方的溝通。當然對他自己而言,同中國皇帝指派的商人一起開辦蘇門答臘島采油公司,也是一個不錯的期待。

不過安德烈還是希望能夠同中國皇帝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從而能夠保護自己和公司的利益,畢竟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馬六甲以北的力量實在是太弱了,這個地區不論哪個競爭對手都比英國人更為強大。他很擔憂,英國所獲得的通商利益,會如同安汶島上的英國商館一樣,再次被歐洲其他殖民者所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