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65章 湖邊研究所(2 / 2)

同李次虨聊了一會焦炭,又勉勵了幾句研究焦炭和煤氣的研究人員後。朱由檢便想要同徐光啟等人,前往成賢街的科學院本部去看看了。

坐在一邊,一直沒怎麼出聲的李之藻突然出聲對著崇禎說道:“陛下今天既然來了,也請到湖邊去轉轉吧。那裏是化學分院研究最為危險的實驗地方,陛下如果能夠親自前往探望,想來那些研究員一定能夠士氣大振的。”

“那邊陛下還是別去了吧,雖說今天已經停下了實驗,但是現場畢竟還是存放著不少危險藥品,以陛下現在的裝束,恐怕不適合進去。”徐光啟趕緊阻擋道。

李之藻猶豫了一下,終於沒有再堅持。在研究三酸兩堿的過程中,不少研究員和技術員都因為不了解酸堿的特性,因此或多或少都受過傷。

雖說崇禎下令,建立專門的醫務所和醫院研究,如何治療化學藥品造成的傷害,但是化學分院中新進的研究人員和技術員,還是把那處地方當做了龍潭虎穴,個個對此避之不及。

湖邊的危險品研究所也是化學分院中人數較少的一個研究所,但是它的研究任務又是最為繁重的幾個研究所之一。

李之藻顯然不希望這樣的狀況繼續下去,因此希望通過皇帝親自前往視察,從而打破那些研究員和技術員對湖邊研究所,那種莫名的恐懼感。

不過徐光啟可不這麼看,作為皇家科學院的負責人,他對於皇家科學院的存在抱有著極大的熱情,他認為科學院的存在和發展,總有一天能夠改變士大夫們輕視實學的態度。

徐光啟始終認為,大明之所以會幾次落敗於後金這樣的邊陲小族,主要問題還在於大明士大夫們空談的太多,肯做實事的太少。

即便偶爾有那麼一兩個敢於針砭時弊的官吏,也隻能在口頭上進行批判,找不出解決社會時弊的方法。

在同耶穌會教士的接觸中,他深為欽佩這些來自於萬裏之外的異域傳教士。不僅僅因為他們有著高貴的個人品德,更在於他們平日表現出來的,對於知識上孜孜不怠的追求。

徐光啟覺得,如果中國的士大夫們也能變成如同這些傳教士們一般的出色學者,那麼朝廷上的黨爭無疑會慢慢的平息下去。

而對於各種實學的研究,不僅能夠提高大明百姓的收入,也能讓朝廷擁有足夠的糧餉物資,去對付那些內外敵人。

在大明這樣的國家裏,想要做成什麼事情,都需要一個巨大的推動力。光靠個人的力量,花費上數十年也未必有什麼成效。

就算是王陽明這樣的人物,為了打倒理學創立起來的心學,直到今天還是不為社會主流所認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得不到朝廷的支持。

而皇家科學院建立短短一年以來,被稱為新學的實學已經在河北、山東成為讀書人熱衷的顯學。所依仗的,無非就是大明天子的極力支持罷了。

在徐光啟看來,隻要崇禎能夠在皇位上不出什麼意外,那麼十年之內,大明的學風必然會得到一個極大的變化。因此他並不希望皇帝去接觸那些危險的藥品,從而給皇家科學院帶來麻煩。

然而他剛剛攔住了李之藻,卻攔不住崇禎。朱由檢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物,不由笑著說道:“李院長說的對,既然朕都來了,自然要去看看那些勞苦功高的功臣。

他們天天待在那裏,難道朕連去看看都做不到麼?去拿件實驗室的外套來,朕要換上。”

在崇禎的極力堅持下,徐光啟等人終於還是沒有攔住起了性子的皇帝。

湖邊研究所被一道2米多高的青磚牆給圍了起來,進出研究所的隻有一處大門,還有一位門衛守住這裏。

在靠近大門的更衣室內,朱由檢換上了後世的白大褂,又換掉了頭上的帽子,對著更衣室出入口的鏡子照了照,確定沒什麼問題後,他才走了出來。

這處研究所的位置原本是某個勳貴的園林,但是現在已經看不出園林的模樣了,除了幾株大樹之外,假山和花園全被推平了,沿著湖邊修建了幾間平房。

這些平房無一例外的裝上了大玻璃窗,以獲取良好的采光,而且在平房的周圍還開出了水溝,一是作為間隔,一是作為滅火時的水源。

正如李之藻所預料的,皇帝的到來,讓這些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感到格外的興奮,崇禎一一同他們進行慰問後,才有餘暇打量著實驗室內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