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郭允厚看完了手上的文件之後,臉色都變得非常凝重,兩人私下交換了眼神之後,郭允厚便開口對著崇禎說道。
“陛下,這計劃中一年軍費預算高達3640萬元,但是今年朝廷各項收入加在一起,也不過才4500萬元上下,這已經是最近二、三十年以來最好的年景了。
扣除了軍費之後,財政收入就隻剩下了900萬元左右,其中支付朝廷官吏的俸祿就超過了400萬元,這還是沒有全麵推行工資改革的情況下的數據。如果按照陛下的要求,繼續推進官員工資改革的話,那麼每年官吏的俸祿就會超過750萬元。
陛下,扣除了軍費和官吏俸祿這兩塊,剩下的那點錢,我們究竟還能用來做什麼呢?現在朝廷用來修繕水利、道路的資金,大多來自於向銀行的借貸。但是這種借貸關係究竟能夠維持多久呢?如果將來銀行賺不到錢了,這些商人難道還會再借給朝廷資金,用於各項支出嗎?”
朱由檢對著郭允厚點了點頭說道:“郭先生說的不錯,如果按照這份計劃書實施下去,那麼以現在的大明財政收入,是無法長久支持下去的。
而且,朝廷手頭上有這麼多用錢的地方,指望年年向銀行借貸也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畢竟就算是借錢,我們還是要繳納額外的利息的。
所以朕覺得,要解決目前朝廷的財政困境,無非是兩個方法,一是開源,二是節流。郭先生不覺得,現在朝廷的稅收方式過於效率低下了嗎?”
郭允厚有些疑惑的說道:“開源節流?這節流麼,臣倒是知道。陛下下令對六部日常使用的紙墨等物資,實施統一購買,統一分配,從而減少了許多浪費,這便是節流的措施之一了。
但是這開源麼?從太祖高皇帝開國以來,我大明的稅收種類已經基本覆蓋了方方麵麵。臣實在不知道,還要如何去開源。而且天下財富恒定,朝廷多征收了一些,百姓不就少了一些麼?前些年因為增加稅收的事,各地百姓可是鬧過好幾次事端了。”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天下財富從來就不是恒定的,關於這個問題,燕京大學已經討論的非常清楚了,朕不想同郭先生在這裏爭辯這個問題了。根據燕京大學對於曆代人口數量及土地的開墾規模考據,就能很清楚的看到,財富是隨著人口增長和土地的利用率,不斷的增長的。
至於開源方麵,並不是簡單的向百姓增加稅收。而且,根據這一年來,朕對於順義縣及其他幾個縣的稅收進行調查對比,我們也能很輕易的發現。
在朝廷權力直接抵達到村的順義縣,它今年的稅收幾乎是幾個條件差不多的縣的一倍以上,但順義縣的百姓還覺得比往年的負擔減輕了。
但是以順義縣作為參照物的幾個縣,不僅稅收隻有順義縣的一半,而且這些縣的百姓怨氣還很大,覺得稅收是一年比一年重了。但事實上,這幾個縣中,有3個縣的稅收少於往年一成,還有兩個縣同過去持平,隻有一個縣增加了不到一成。”
郭允厚抬頭看著崇禎,有些狐疑的說道:“陛下是從那裏得來的這份調查報告?臣怎麼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份調查報告?”
朱由檢看著他微笑著說道:“這是朕在年初時委托大明時報對幾個縣進行持續的社會調查,他們認真調查了一年,才完成了一份粗略的報告。當然這份報告,稍後就會送到內閣各位先生麵前。
朕也已經下令,大明時報對於地方上某些社會弊端的調查報告,今後都將會送到內閣和朕麵前,作為執政當道進行政策探討的依據。”
聽到崇禎願意把大明時報調查來的情報同內閣分享,黃立極和郭允厚才稍稍鬆了口氣。大家都知道,大明時報就是東廠。但是在這一年來,大明時報身上的東廠影子開始慢慢淡去,作為皇帝輿論喉舌的色彩倒是濃厚了起來。
對於黃立極和郭允厚這樣的高級官僚來說,大明時報實在是比東廠更讓人感到頭疼的存在。東廠調查官僚的陰私,最多也就是讓他們感到難堪,畢竟到了他們這個等級,有些把柄落在皇帝手裏,才會讓皇帝睡得安穩。
但是,他們最不願意的便是,每每同皇帝談話時,都會從皇帝口中聽到一些連他們也不知道的事情。
作為大明中樞的執政者,一直以來他們都習慣了,事情的發展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下。對於同皇帝談話,每每都會出現意外,讓他們難以做出正確的應對,是他們最為煩惱的事情。
看著兩位內閣大臣有默契的不再追究調查報告的事情,朱由檢這才繼續說道:“事實上,根據這些調查報告,朕得出了一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