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京畿附近的好地也都是有主的,隻有稍稍偏僻一些的鄉下,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田地進行耕種,好讓這些榮養院能夠自給自足啊。”
朱由檢沉默了一會,便開口說道:“雖然這些傷殘戰士有些人手腳不夠靈便了,但是他們中有一些人還是很年輕的,是可以重新學習文化,並幹一些簡單的工作的。
而且北方冬日寒冷並不利於養傷,朕看幹脆在南方修建幾個療養院,比如西湖、太湖、南京等南方風景秀麗的地方,那些地方不但適合養傷,也適合養人。
另外還有些傷員的殘疾雖然不能妨礙生活,但是已經不適合重新上戰場了,朕覺得可以讓他們退役,然後挑幾名出色的擔任軍校的老師,至於其他人則安排到各地新建立的巡警局中去。
特別是江南幾省,承平日久,世風日下,奢靡之風大起,而人心也大為敗壞。朕聽說,南方不少滑吏不僅同街頭黑勢力為伍,還常常脅迫沒什麼跟腳的新縣官,把持地方訴訟,可謂混賬之極。
朕早就有意在全國推行巡警製度了,你打個報告上來,朕去同內閣商量,先把地方治安權收回朝廷手中。關於安置傷員的費用問題,朕會讓呂琦先轉給後勤部20萬元專款,專門用於安置傷員的問題。”
聽到皇帝願意拿出私房錢,梁思勉自然是滿口答應了崇禎的要求,他向皇帝保證,自己很快就會弄一份安置傷員的方案上來。
梁思勉坐下之後,朱由檢才示意茅元儀把這次參戰部隊的功臣名單呈報上來。茅元儀花了足足一個小時,才完成了這個彙報。
朱由檢一邊翻看著茅元儀遞交上來的文件,一邊聽著他對這些受功將士的介紹。聽完之後,朱由檢也合上了麵前的文件,他不動聲色的說道:“朕覺得,這份立功獎賞名單製定的不妥,前線指揮部最好再重新調查製定一份。”
茅元儀還沒有開口,孫承宗已經有些著急的攔在他前麵說道:“陛下,這份名單怎麼會不妥,這份名單上的人員,臣可是一一核實過的,絕不可能有魚目混珠之人。當此內憂外患之際,功臣不可不加以獎賞啊,陛下。”
朱由檢左手按著立功人員名單的文件,側著身子看著孫承宗微笑著說道:“朕不是說你們虛報了,而是覺得你們漏報了。
這份名單上麵,有319名立功人員,但是普通士兵才11人,小旗13人,總旗23人,總旗以下的底層將士,還不到整個立功人員的六分之一。
朕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也清楚的知道一件事,不管將軍指揮的再好,也是需要普通將士在戰場上努力搏殺的。
據朕的了解,在這次戰役中,烈士中軍職最高的也不過就是百戶而已,普通將士傷亡率最高,但是立功的比例卻最低,你們覺得合適麼?”
孫承宗、茅元儀等人頓時沉默了下去,他們報給崇禎的這份名單,已經算是曆來明軍上報中最有良心的一份了。但是如果拿皇帝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那的確還是差的太遠了。
如果是總參謀部和新軍沒有成立以前,他們肯定會反駁皇帝的話過於迂腐了。自古以來戰場上的勝利都是建立在,大將勇猛而文官謀劃出色這兩點之上,至於普通士兵的作用,大約隻有一個戚南塘會讚成崇禎的說法。
但是總參謀部和新軍成立之後,所有新設立的軍令和條例,都是以加強普通士兵的紀律性和低階士官的指揮作戰能力為主。
總參謀部正是以這兩點來改造大明的舊軍隊,希望能夠建立一支完全聽命於朝廷的新式軍隊,改變兵為將有的舊軍隊體製。
孫承宗、茅元儀等人自然不會希望自己這一年來的努力白費,因此他們自然也不可能去反駁崇禎提出來的問題。
房間內安靜了片刻後,茅元儀看到了身邊孫承宗給他的暗示後,終於硬著頭皮出麵說道:“敢問陛下,那麼陛下以為,這立功人員名單的標準應當做什麼樣的更改呢?”
朱由檢的目光轉向了麵前的立功人員名單上,他用手摩挲了名單的封麵一會,才開口說道:“7對3,總旗以下的普通將士,應當占據立功人員的七成,總旗以上的將官占據三成。
另外設立勳章製度,特殊功績勳章,立功勳章,英雄模範勳章,參戰紀念章等。立功勳章分一二三等,分金質、銀質、銅質三等,其他勳章也差不多按照這個設計。
總而言之,隻要保衛過這個國家,就是為這個國家做出了貢獻,國家就要給予獎賞。
這個獎賞不一定非要用物資和官位體現出來,重要的是國家對於將士們行動上的認可,是榮譽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