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先是指著地圖同黃立極講解了下,這張地圖的用法之後,才微微歎氣的說道:“渤海灣、遼西走廊、河北三地算是測繪的較為精致了,但是其他各省現在還是一片空白,恐怕沒有3、5年的功夫,這張大明地圖是完成不了了。不過現在,我們先將就著用吧。”
剛開始的時候,黃立極還覺得這新地圖完全是一團亂麻,這地圖上的山水過於抽象,根本不如舊地圖顯得形象立體。
但是當他能夠熟練的把等高線及圖例進行圖上置換的時候,他又發覺這新地圖卻比老地圖實用方便了許多。這種按照等比例繪製的地圖,隻要掌握了幾個表示圖例,就能輕易的在腦子裏判斷出地方遠近、高低的大致情況出來,實在是軍國重器。
黃立極突然皺了皺眉頭向著崇禎問道:“陛下上次說要禮部在各學校內教授地理知識,這地理課本內一概采用新式地圖,難道指的就是這幅地圖?”
朱由檢不以為意的點著頭說道:“是啊,身為大明人要是連自己國家的地理都不認識,豈不是太荒唐了。
黃先生你不知道啊,最近文思院從活字印刷、銅板印刷技術中獲得了新的突破,發明了石板印刷術,這種印刷方式能夠印刷出很清晰的圖畫,印製小地圖也不會出現失真模糊的情況,所以朕就讓他們采用新地圖進行教學了。”
黃立極有些著急的說道:“陛下,如此精妙的地圖流入民間,要是落在不軌之徒或是建奴北虜手中,那豈不就是在資助敵人了?”
朱由檢看了他一眼,並不認同的說道:“朕不這麼看,用於教學的地圖並沒有朕這幅這麼精細。朕這幅地圖是總參謀部、軍隊、工部使用的級別,用於教學的那些地圖,也就比舊式地圖好上一些,因此不會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
此外,新式地圖落入外敵手中也許會有些壞處,但是黃先生你要從另一個方麵去看,接受了新式地圖教學的大明學子給大明帶來的好處,將會是不可限量的。既然利大於弊,我們自然要推行新式地圖了。”
黃立極有些憂心忡忡的看了牆上的地圖一眼,崇禎的話並沒有說服他,但是他並不想同皇帝繼續糾纏下去,因為他知道自己說服不了對方。他準備回去後同禮部官員好好談一談,重新檢討下關於地理課本的事情。
看著黃立極不再出聲,朱由檢便放下了此事,轉而指著地圖,為黃立極講述了自己的想法。
“黃先生你也清楚,年初時根據文思院和軍器監的共同研究,雙方共同推出了一種在地麵上鋪設鐵條,用來行駛重型馬車的新運輸方式。這種叫做鐵路的新交通方式的運輸能力,已經接近了大運河的功效。
雖然鐵路的運輸還不及大運河,但是鐵路受到天氣影響的因素比運河要弱的多。同修建一條運河相比,投入也要少的多。
到現在為止,京城內外城已經修建了一條鐵路,京城到西山也修建了一條鐵路,兩條鐵路的運行狀態都非常良好。預計這個冬天從西山運煤入京的費用可以節約三分之二,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而溝通山西南北、東西的鐵路也已經正式開工,預計2-3年內可以大致完成。到了那個時候,從黃河到塞外的商道將會更為方便。
濟南到膠州的鐵路現在已經商談的差不多了,隻要這條鐵路建好,山東的棉花和煤炭就能直接從青島出海運往南方。
這些鐵路項目,想來黃先生都是已經知道的,是吧。”
黃立極對此自然是點著頭認同的,崇禎說的都是他知道的事情,這沒有什麼稀奇的。
朱由檢忽然把手指向了地圖上的北京,然後一邊向下挪,一邊說道:“京城-涿州的鐵路正在建設,黃先生你應該是清楚的。
從涿州往南,經保定、石家莊、邯鄲、焦作過黃河,然後是鄭州、許昌、確山、信陽最後直達長江邊上的漢口,如果我們把這條鐵路修建起來,則除了大運河之外,就有了第二條溝通南北的交通線。
另外,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渡黃河過徐州一直延伸到黃海之濱,然後在把濟南同徐州連接起來,那麼山西、河南、山東、河北、淮北、湖廣就會形成一個鐵路網。如此一來,大明的南北東西就不必受製於長江、大運河和黃河的運輸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