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24章 治亂循環(2 / 2)

黃立極的表現也頗讓崇禎吃驚,果然能夠做到首輔的官僚,從來不缺乏智慧,他們缺乏的隻是做事的動力而已。若不是今天他的逼迫,恐怕這位大明首輔壓根就不會去想,大明還能存在幾年這麼自虐的問題。

不過黃立極的開竅,倒是減少了崇禎不少麻煩,起碼他不用再去說服這位首輔大人站出來支持興辦工商業了。

朱由檢對著黃立極深為認同的點了點頭,才開口說道:“黃先生想的,倒是同朕差不多,利用興辦工商業來吸納土地上容納不了的人口。不過如果我們真的開辦了這麼多工坊,那麼就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我們要把製作出來的產品賣給誰?”

黃立極頓時被問住了,作為一名典型的大明官僚,他可從來不會去思考這種商人才用考慮的問題。他仔細回憶了下,才說道:“這個產品賣給誰,難道不是賣給那些商人嗎?朝廷未必要考慮的這麼細致吧?”

朱由檢笑了笑說道:“這工商業可不比農業,這農業上收獲的糧食,賣不掉起碼還能自己吃。但是工商業就不同了,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掉,那可不能當飯吃。

如果我們隻考慮辦幾個工坊把這些多餘人口養起來,那麼以朝廷的能力又能養的起幾人呢?我們隻有先確定了銷售市場,才能夠引導資本投入設廠,這樣那些工廠開工後才能用利潤養活自己。而隻有到了那個時候,大明的人口才會成為大明的財富而不是一個負擔。”

黃立極思索了許久,不得不承認,崇禎說的話非常符合邏輯,但是這也說明了,用興建工商業吸納多餘人口的思路,他同皇帝的想法是一致的。

黃立極幹脆的向皇帝詢問道:“那麼以陛下看,應當怎麼做,才能夠真正的化解,這有限土地和無限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呢?”

朱由檢醞釀了下思路,才開口說道:“朕以為倒是有兩個出路,一個是向海外荒島進行移民拓殖,從而減輕我大明人口快速增長的壓力。

而第二個便是大力發展工商業,以吸納失去土地的農民。但是前者需要資金,而後者需要資金和市場。

關於資金這塊朕就不用說了,這一年來對於各家工坊的投入,大多是來自於勳家豪商,不管是朝廷還是普通民眾都掏不出這個錢來。

至於市場,朕倒是可以同首輔談談。這一年來我們興辦的工坊,朕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重工業,一類是輕工業。

重工業就是煤、鐵、水泥等工礦業,這些產業投入大,生產出的產品也不能直接用於消費,而是大部分用作其他工坊的生產資料或是原材料。想要促進這樣的產業發展,就必須由朝廷出頭組織引導,並給予一定的扶持。

比如說,我們現在極力推動的水利建設和鐵路、道路建設,事實上就是在為這些重工業創造市場。但是黃先生你作為首輔也應該清楚,這些建設投入的資金,其實朝廷出的隻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借來的資金,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局麵,那麼這樣巨大而連續的投入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朱由檢說到這裏停頓了下,看了看對麵首輔的臉色,發覺對方雖然皺著眉頭,但是並沒有反對的意思,便接著說了下去。

“至於輕工業,這些行業投入小,見效快,收回成本的時間也短。它們生產的產品大多直接麵向各個階層的百姓,是直接用於日常消費的商品。

如果舉例來說,就比如紡織、食品、造紙等行業就是輕工業。發展輕工業雖然要比重工業快速,門檻也不高,但是在大明卻有一個最大的阻礙。”

正在聚精會神的聽著崇禎解說的黃立極,突然聽到崇禎停頓了下來,他不由開口詢問道:“陛下所說的阻礙究竟是什麼?”

朱由檢看著首輔的眼睛沉默了許久,才小聲而又清晰的說道:“最大的阻礙就在於,我大明的財富都集中在一部分人手裏,最底層的百姓窮困潦倒,根本沒有能力消費輕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

如果我們想要用工坊礦山去吸納多餘的人口,最起碼要讓那些底層的百姓獲得自己的土地,這樣他們才能用自己的收獲去交換工坊生產出來的產品。”

聽到崇禎繞了半天,還是把矛盾指向了縉紳階層,黃立極的臉色大壞,他麵色有些僵硬的說道:“陛下,就算臣願意粉身碎骨,這事也是做不成的。臣身敗名裂倒是小事,但是大明的江山社稷恐怕也要動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