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12章 長安左門前(1 / 2)

長安左門的城樓上,朱由檢站在垛口邊向下望去,在長安左門前一片石板鋪就的小廣場上,正黑鴉鴉的跪著數百士子。在這群士子的前方,是如臨大敵的數十名宮內侍衛。

他麵無表情的看了半天之後,便伸手指著這群士子最前方的十數人問道:“那幾人手上托著的是什麼啊?”

站在崇禎邊上,一直小心翼翼的長安左門守門官,上前順著皇帝的手指方向瞄了一眼,便退後趕緊回道:“回陛下,是這群士子要向陛下控訴的陳情書。”

朱由檢收回了手,雙手放在背後緊緊的互相抓著,他沉默了一陣,才繼續開口說道:“你下去,把陳情書收上來,給朕看看。”

“遵命,陛下。”守門官向著崇禎行禮之後,便匆忙向著城樓的步道走去。

朱由檢突然沒頭沒尾的說道:“你們的工作做的還真是出色,昨日袁尚書帶著人在朝堂上彈劾許顯純和楊所修,你們沒有收到風聲;今天這些士子跑到長安左門來伏闕上書,你們又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們究竟知道些什麼?”

站在崇禎左右的連善祥和王承恩臉色都有些發黑,雖然皇帝並沒有指名道姓,但是兩人都心知肚明,皇帝說的就是他們。

連善祥其實覺得自己挺無辜的,現在的他雖然掌握著宮禁的安全,但是因為皇帝的命令,宮內的侍衛親軍已經逐漸脫離了錦衣衛係統。自然原本錦衣衛所負有的監察京城情報的職責也被剝離了出去,隻剩下了純粹的護衛宮城及保衛皇帝安全的任務。

而對於錦衣衛的監察權力,現在大多落在王承恩手中,此外社會調查所也承擔了一部分社會情報搜集工作,因此責任倒是應該大半落在王承恩頭上。

王承恩對此也是有口難言,不管是社會調查所還是錦衣衛,名義上現在都在他的管理範圍之內。但是崇禎登基時為了洗刷東廠和錦衣衛的形象,也擔憂東廠和錦衣衛受控於內廷,最終把他給蒙蔽起來。

因此不但改組了東廠,還調整了錦衣衛同內廷之間的關係。現在的社會調查所,隻有搜集情報和研究社會輿論的任務,再沒有司法審訊的權力。

而錦衣衛雖然還擁有司法審訊的權力,但是必須要在內廷的監控之下。而錦衣衛也不再受社會調查所監察,司禮監雖然還保持著名義上對錦衣衛的管理,但是除了具體事務之外,不能幹涉錦衣衛內部的人事權。

錦衣都督還獲得了固定進見皇帝的權力,特殊狀況下甚至可以緊急求見於皇帝,所以現在錦衣衛的獨立程度要遠遠高於過去。

當然,這依然不是對於昨天和今天兩起事件沒有及時收集到情報的緣由。由於孫承宗將要率領擊敗了林丹汗的軍隊回京,按照崇禎的命令,京城正在準備組織百姓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種有組織的百姓歡迎儀式,對於大明朝的官員來說也是第一次,誰都沒有過組織這麼大規模的百姓活動。

京城有常住人口數十萬,每年上元佳節等節日,並不是沒有大量百姓自發走上街頭慶祝節日的場景。不過那種自發活動並沒有什麼組織目的,朝廷隻是派出人手維持治安也就算完成任務了。

但是今次可不同,按照崇禎的要求,這次組織百姓上街歡迎,不僅僅要保證安全,還有確保百姓和朝廷的心意能夠正確的傳達給,那些從前線返回的將士。也就是說,不能僅僅讓百姓上街看個熱鬧,就像他們上菜市口看殺頭一樣。

另外,這場京城百姓的歡迎儀式,也是崇禎用來檢驗。在過去的一年裏,京城各坊的鋪正改為街道辦、巡警局、消防局後,究竟有沒有建立起組織京城各街道居民的能力。換而言之,他就是想要看看,朝廷對於京城百姓的控製能力,究竟有沒有增強。

為了這些目的,和完成這樣一個歡迎盛典,順天府預計要組織近20萬人上街。社會調查所、錦衣衛幾乎所有的力量都被牽製在其中。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無法及時搜集到袁禮卿要彈劾許顯純和楊所修的風聲。而昨日王承恩把人員抽調出來,盯著袁禮卿等官員的時候,又漏掉了這些士人在聽聞昨日朝會消息後,自發的跑來伏闕上書了。

王承恩感覺自己口中有些發苦,他覺得自己真是遇到無妄之災了。但現在也不得不,同連善祥一起向崇禎認錯檢討。

朱由檢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好了,認錯的事先放一放。誰能告訴我,這些人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是怎麼聚集在一起的?”

連善祥感覺回道:“下麵的士子有來自河南的20多位舉人,還有5、60位滯留在京城的舉子,剩下的200多人都是來自於燕京大學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