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06章 日本以西(2 / 2)

和許林虎從江戶出發不同,黃永叔在出發之前還環繞了濟州島一圈,尋找今後建設東海巡閱府的一個基地。

東海巡閱實際上便是一隻,集海域治安、商業貿易、開拓殖民港口等任務為一身的艦隊。

朝鮮南北海域加上日本東西海域,這麼廣闊的地方,自然是要找一座位置優越的港口才行。

黃永叔繞了濟州島一圈之後,便發覺他的選擇其實極為有限。濟州島北麵的濟州港,是濟州島舊有的第一大港,也是濟州島同朝鮮本土聯係最多的港口。

濟州港附近便是島上人口最多的地區,雖然大部分都是朝鮮人。但是其中被流放到這裏的朝鮮官吏罪人,卻把大明接收濟州島,看做了自己翻身的機會,因此極為配合東江鎮明軍的接收工作。

濟州港雖然好,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了東江鎮遷移人員的囊中之物。同黃永叔他們這些南方水師出身的人員相比,東江鎮的水上力量或許不足,但是陸上的武力就強大的多了。

黃永叔爭奪不過這些東江鎮的官兵,自然也不會把自家變成東江鎮的附庸。因此幹脆就放棄了,條件最好的濟州港。

如此一來便剩下了,濟州島東北角的城山港,和島嶼南麵的西歸浦港。雖然兩個港口都是漁港,但是西歸浦港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更適合於他們這些南方人。

因此黃永叔向許心素彙報後,便在此向崇禎請求,在西歸浦建立東海巡閱府,管理當地的港口和民眾。朱由檢對此並沒有多加思考,很快就應承了他們。

接著黃永叔便正式講述了自己的航程,他從濟州島北上,選擇了直接穿越朝鮮半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的海峽。

此處海峽風高浪急,且海下潮流複雜,春天多霧,夏天多台風。唯有靠著日本一側的海麵較為平緩,適合穿過海峽。

在海峽北側靠日本一方還有一處狹長的島嶼,叫做對馬島。對馬島同九州島之間的水道,最為風平浪靜適合航行。

對馬島地形狹小,土地貧瘠,全島的石高還不到一萬石,但是人口卻非常的稠密。因此主要依靠漁業,和進行日本朝鮮之間的貿易為生。

對馬藩現在的領主宗義成年僅24歲,很高興同大明的商人進行接觸。但是根據他的打聽,對馬藩內部卻有些不穩的跡象。

對馬藩家老年僅25歲的柳川調興,一直試圖從對馬藩獨立出去,成為幕府的臣子,從而獨自壟斷日朝貿易。

柳川調興的行為自然激起了宗義成的反擊,不過在對馬藩影響力較大的僧人規伯玄方的安撫下,雙方始終沒有撕破臉。

對馬藩主持日本和朝鮮之間的貿易,一年大約有60-80萬兩白銀從他們手中輸入朝鮮,但是朝鮮商人提供的貨物,大約有四分之三是從大明收購來的貨物。

所以宗義成見到了他們到來之後,就希望能夠開辟同大明直接交易的通道,從而撇開主持對朝貿易的家老柳川調興。

朱由檢小聲的詢問了幾句關於對馬島的情形,便讓許心素記下同這位對馬藩國領主繼續保持接觸。對馬島雖然物產不豐,但卻占據了海峽的有利位置,倒是可以試著成為大明穿越海峽的一個支點。

離開對馬島後,他們沿著本州島北麵向東到達了長州藩的萩城。長州藩領有石高36萬石,現在的領主是毛利秀就。

對於他們的到來,長州藩的態度頗為怪異,藩內的官吏並沒有出麵接待他們,但是也沒有出現為難他們的事情。萩城的商人倒是對他們的到來很是熱情,宴請了他們幾次,並承諾願意同他們達成貿易往來。

不過每次在宴會上,總有那麼幾個不像是商人的人,向他們打聽關於大明的事情。

“長州藩?這個名字還真是熟悉啊,明治維新西南四強藩之一,日本陸軍的掌控者。”朱由檢微微笑了笑便說道:“不過是有人不甘寂寞罷了,同長州藩隻要保持正常的貿易就可以了,不要做多餘的事。”

看著周邊的人有些疑問的樣子,朱由檢繼續補充道:“這個長州藩本身就是日本西南的強力大名,和我們之前談的津輕藩、對馬藩這些小藩不同,長州藩是江戶幕府的極力提防對象。

我們支持津輕藩、對馬藩,不過是想要在日本周邊建立一個立足點,不是要讓日本陷入到戰火之中。需知道,現在日本列島是我大明第一貿易對象,如果日本陷入到戰亂中,對我們並沒有好處。

我們需要遏製的,是日本作為一個統一國家的力量,避免江戶幕府幹預我們對於日本的貿易行動。但是,我們也需要一個足夠壓製日本各地諸侯的政府,保證日本市場的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