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97章 崇禎元年的初雪(1 / 2)

陸澄源和毛羽健坐在文華殿偏殿的候見室內,等候著內閣會議的結束,在候見室內還有三、四位官員同樣也在等候著。

不過那些官員顯然同他們不熟,自己坐在了房間的另一頭,圍在一起小聲交談著什麼。陸澄源盯著自己麵前已經毫無熱氣的茶盞發呆,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毛羽健終於有些耐不住寂寞了,他對著身邊還在發呆的陸澄源說道:“今天內閣究竟同陛下在討論什麼,再這麼耽擱下去,恐怕一個上午就要過去了。”

陸澄源看著茶盞中的茶葉,麵色不渝的說道:“不管是談什麼,內閣諸公現在都是偏離了正道。自古以來,君王和臣子密室議事的,從來都不是什麼好事。

自從陛下更改了朝會議事的規定後,對於參加朝會的態度便越來越敷衍了。當道諸公不僅不加以勸阻,反而放任陛下荒廢朝政,好方便他們把持權力。你作為禦史難道就不準備做些什麼嗎?”

毛羽健頓時麵露尷尬之色,對於陸澄源話語中帶出來的怨氣,他自然知道是為了什麼。新帝登基之後,陸澄源他們這些低階官員原本以為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會倒台,因此想要依附東林黨人重起時,在朝中占據一席之地。

可是誰也沒想到,魏忠賢是倒台了,但是東林黨人並沒有因此上台,黃立極等閹黨餘孽倒是牢牢的把持了朝政。

陸澄源他們並沒有獲得他們預想中的權力和地位,而且新登基的少年皇帝雖然不像他的祖父和兄長一樣懶於理政,但是卻對大朝會這種形式主義厭惡的很,創造性的發明了內閣會議和國是會議兩種議政方式。

內閣會議的參加人員不到10人,而國是會議也就20多人到5、60人這樣一個規模。原本數百人參與的朝會,現在完全成為了一個形式。

原本的低階官員,特別是都察院和給事中這樣位低而權重的官員,他們手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便是在朝會上當著眾人的麵直接彈劾某位權臣,從而影響朝廷的權力結構和政治風向。

但是現在皇帝大大的減少了朝會的時間和次數不說,連很多以往對普通官員公開的消息,現在也根據保密等級,大多限製在了內閣及六部主要官員這一層級。

信息上的不對稱,使得禦史和給事中的地位大大的下降了。連發生了什麼事都不清楚,又要如何提出讚成或是反對意見呢。

就像現在陸澄源譏諷他的問話,毛羽健也隻能裝作聽不懂。現在都察院的結構已經同以往不同了,以往十三道禦史雖然屬於都察院這個機構,但是每個禦史都是非常獨立的,即便是都察院的幾名都禦史,也無法管束這些禦史。

但是現在就不同了,陛下登基後不僅製定了對都察院的獎懲考核辦法,還讓都察院內部重建了組織關係。都禦史、副都禦史、僉都禦史地位雖然不變,但是他們之間卻確立了上下級關係,而原來的十三道監察禦史不僅限定了工作範圍,還設立了科長這一職務,管理本道禦史。

毛羽健現在也不過就是一名普通的雲南道禦史,他如果聽了陸澄源的話,上本批評皇帝同內閣諸臣召開閉門會議有礙公正,那麼便是不務正業。

這種公然挑戰崇禎和內閣首輔的行為,也許會給他帶來一些聲望,但是如果沒有後續行動的支持,那純粹就是作死了。

毛羽健自然不是那種愣頭青,犯不著被陸澄源一激,便傻不愣登的上書證明什麼,最後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試探崇禎的底線。

陸澄源的話語,頓時讓毛羽健打消了同他繼續攀談下去的意味。兩人之間再度變得安靜了下來,不過現在的安靜同之前相比,似乎多了幾分讓他不舒坦的感覺。

不過很快房間內的平靜就被打破了,因為內閣秘書郎姚士恒掀開了棉簾走了進來。原本暖和的房間內,頓時湧進來一陣寒氣,讓毛羽健情不自禁的打了一個哆嗦。

他和陸澄源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另一頭的幾位官員已經敏捷的向著姚士恒湊了過去,熱情的和這位新貴攀起了交情。

姚士恒同幾人一一還禮之後,才笑容滿麵的說道:“陛下和內閣幾位大人的會議,早上大約是結束不了了。我這是來通知各位,請大家下午或是明天再過來吧…”

陸澄源和毛羽健慢騰騰的跟著諸人走出了房間,他們兩人同姚士恒都認識,實在是拉不下臉來,學這些官員去拍姚士恒的馬屁。

而姚士恒顯然事務繁忙,雖然看到了兩人,也隻是點了點頭,就轉身離去了,並沒有上前來寒暄的意思。

陸澄源依舊板著臉,看不出什麼表情。但是毛羽健的臉色就有些不大好看了,在他看來,姚士恒看見他,怎麼也要上來問候他一聲,畢竟他可算是姚士恒的前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