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速度的幾名騎兵,很快就被人多勢眾的明軍長矛手趕下了山崗。當明軍登上山頂的數量越來越多,幾個上山的通道也被封死後,率領這個千人隊的蒙古貴族,終於放棄了直接衝擊山頂的作戰方式。
他隨即號令三個百人隊下馬清理灌木,其他人依次做好衝擊的準備。在這位蒙古貴族看來,隻要清理出幾條上山的通道,幾條長矛是擋不住他麾下騎兵的連續衝鋒的,隻要能夠衝破明軍的防線,這些明軍就無法再擋住他這個千人隊了。
這位叫做伊日畢斯的千夫長想的很不錯,但是他唯一弄錯的便是,他的部下並沒有想過自己上戰場還要幹砍伐的工作。
三個百人隊戰士,一臉心疼的拿著往日愛如性命的武器砍伐灌木,這個速度自然是非常緩慢的。
在他們砍伐清理灌木的時候,占據了山崗頂麵的明軍,同樣開始修起了工事。和山下的蒙古人相比,這些明軍士兵就有組織,有準備的多了。
一些士兵,拿著特製的砍刀,把山頂上突出的灌木一一砍伐了去,把山頂清理出了一個方圓2裏左右的空白區域出來。
這些灌木都被小心的安置在了東麵和東北麵,形成了半人多高的屏障,把山崗上的情形遮蔽的嚴嚴實實的。
擋住了蒙古人的視線之後,茅元儀便開始指揮明軍挖掘山上外圍的土壤,挖出了一條環繞山頂一圈的壕溝,壕溝約一米寬,半米深。
這些挖出的土壤裝在了準備好的麻袋中,沿著挖出來的壕溝構築了第二條防線。這些麻袋同壕溝平行擺放,這些麻袋按照雙層交錯擺放,中間的空隙還填滿了泥土。
這些裝滿了土壤的麻袋砌成的矮牆,高不過一米,但是配合外側的壕溝,卻已經讓蒙古人失去了騎在馬上的高度優勢。
當伊日畢斯的千人隊清理到山崗頂麵外圍,用砍斷的灌木堆置的屏障時,明軍北麵的壕溝和防線已經堪堪完工了。
茅元儀注意到蒙古人開始清理自己設下的灌木屏障時,便下令10個長矛隊按照預留的出入口,進入到了簡易土牆前方的壕溝內列陣,弓箭手、火槍兵站在土牆後方迎敵。
每50人一隊的長矛手進入壕溝之後,便蹲下了身子,把長矛斜舉向前45度,雙手緊緊的抱住長矛,讓長矛的根部撐在了身後的壕溝側壁上。
500名長矛手並不能封鎖住近千米的正麵防線,但是封鎖住蒙古人清理出來的上山通道卻已經足夠了,且每隊長矛手的兩側,還安排了一些藤牌兵護衛著側翼。
當這個蒙古千人隊用繩索拉開了,通往山崗頂麵的最後的灌木屏障之後,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防禦完備的工事。
第一批衝上山崗的一隊蒙古騎兵,甚至都來不及向後方發出警告,就已經在明軍的長矛手和火槍手的配合下,傷亡殆盡了。
伊日畢斯直到填進去了3個百人隊,才發覺事情有些不對。山崗上交戰雙方發出的慘叫聲,他隻聽到了自己人的聲音,幾乎聽不到明軍的慘叫聲,且明軍火器射擊的頻率也太高了些。
當伊日畢斯察覺不對停止進攻的時候,茅元儀正站在山崗中間壘起的土台上,正觀察著前方防線上的戰事。
在火藥的煙霧沒有遮蔽掉整個防線之前,茅元儀赫然發覺,這兩道簡易的防線,效果居然出人意料的好。
在平地上一名騎兵可以對付五、六名步兵,但是在這個地形下,他隻動用了半個步兵營的編製,就已經幹掉了上百名蒙古騎兵了。
由於受到地形的限製,前方的蒙古騎兵即衝不過明軍的防線,又因為後方的退路被堵住了,隻能在明軍的陣地麵前白白挨打。
當山下的蒙古將領發出了撤退的號令時,這些蒙古騎兵已經在明軍的陣地前丟下了200多騎兵的屍體了,而明軍隻是有兩名長矛手,被絕望的蒙古騎兵甩出的武器擊傷了而已。
當蒙古人退下之後,便有一位哨官前來向茅元儀詢問,陣地前方的屍體和受傷無法動彈的蒙古人應當如何處理。
茅元儀還在思索,站在他身邊的一名參謀部參謀就已經建言道:“大人,我們需要這些人的屍體,以記錄他們的致命傷都有那些,好評判步兵營裝備的武器,究竟那幾項最為合適。”
“我們現在可沒有這麼多人手。”主持防線的哨官頓時沒好氣的回了一句。
“可以讓輜重營的民夫幫忙,反正蒙古人想要發起下一次進攻,也需要一段時間。而且,你們也不希望自己的陣線麵前堆滿了屍體了吧,這會妨礙到視野的。”這名參謀反應靈敏的說道。
茅元儀製止了兩人的爭吵後說道:“先把他們從前麵挪到後方去,剛好換下一半人下防線休息。
讓輜重營的民夫協助炮兵團把大炮運上來,他們下去的時候,剛好可以把屍體和傷員帶上。至於你,曹雲在炮兵團上來之後,就協助他們構築炮壘,我們可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