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國人的建議下,他代表駿河大納言答應了最為關鍵的一條。便是以35萬兩一年的代價,在明國為駿河大納言培訓兩個聯隊,共計3000人的部隊。
這一條的好處在於,把大納言手下的武士和士兵送到明國訓練,一來可以拖明國下水,二來便是避開了國內幕府的耳目,可謂一舉兩得。
心情愉快的他,恨不得能夠插翅飛回日本,向大納言殿下報告這個好消息。作為曾經豐臣家的家臣,他對於幕府可沒有什麼好感。
鬆野重元站在船甲板上觀望兩岸風光時,突然發覺運河兩邊似乎又多了幾架碩大的西洋風車了。
雖然他對於風車的好奇心並不如自己的外甥,但是他也從那個外甥口中得知,這種風車是一種大型的動力機械,使用它們可以大大的節省人力。
據他的外甥說,風車可以替人做許多事,比如磨穀、粉碎礦石等工作。
不過在鬆野重元看來,這種風車不會受日本人的歡迎。日本國內有著幾乎無窮無盡的人力,風車能做到的事情,憑借著他們的雙手,也同樣能做到。
把使用廉價人力的工作讓給造價不菲的機器,這實在是一件不劃算的事。需要加工的物資就這麼多,快幾天和慢幾天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些風車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一小部分人工作,而讓大多數人無所事事。鬆野重元認為,這簡直是最愚蠢的上位者才能做出的決定。
不過運河兩岸廣闊而平坦的原野,卻讓他心裏感到格外的羨慕。這麼廣大的平原,在日本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寶地。
然而在他眼中的寶地,在中國卻隻是僅僅開發了運河沿岸一帶的土地,遠離運河的平原就任由它們這麼荒蕪著,被疏林和野草所占據著。
這簡直就是犯罪,鬆野重元心中不由默默的想著,他開始懷念那個,曾經想要帶著他們踏破支那四百州的男人了。
懷抱著複雜情緒的鬆野重元,跟隨商隊在天津港換上了自家的船隊,然後這些裝滿了中國貨物的船隻便掉頭西歸了。
再日本船隊出天津河的時候,船隊上的人員正看到一隻更為龐大的船隊,準備停靠在塘沽新港。
縱然這些日本人一向瞧不起這些南蠻人,這一刻也還是被這隻,正排隊入港的艦隊所震撼了。
葡萄牙中日貿易艦隊司令官薩門托,此刻也正站在自己座艦的船舷邊上,居高臨下的注視著,這隻和自己間距不到30米的日本船隊,從他的艦隊身邊經過。
薩門托的心情很不錯,雖然當他的艦隊抵達日本時,因為中國和澳門商船的貿易行動,導致絲織品和茶葉的價格有所疲軟。
但是生絲、瓷器依然在日本市場上供不應求,而他從天津帶去的一些玻璃製品和漆器,同樣在日本人那裏賺取了驚人的利潤。
不過薩門托懷疑,當他的船隊離開之後,日本市場的中國商品價格,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回升了。
一直以來,這隻艦隊攜帶中國商品的數量,都僅僅在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之間。很少有像這次一樣,把倉位填滿了8、9成的。
近7000噸的中國貨物,如果不是分成了好幾個港口出貨,估計能把某個日本地區的市場撐爆。
事實上,這個事很讓薩門托煩憂,以往就算是中國對自己的商人頒發了海禁政策,每年同日本人進行貿易的貨物總量,那些中國商人起碼也占據了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
雖說中國人的船隻和他們這些歐洲的商船根本無法比擬,往往六、七艘船的運量,才抵的上一艘小型的歐洲商船。但是中國人畢竟是這裏的地主,他們對於這片海域遠比歐洲人更為熟悉。
即便是使用在他們看來頗為簡陋的戎克船,也能安全的往來於中國和日本之間。
他們這些歐洲大商船,一年大約也就隻能乘著貿易風航行一個來回,但是這些中國人卻幾乎可以全年進行貿易,而那些日本商人明顯更願意同中國商人進行交易。
薩門托所擔憂的便是,如果中國打開了海外貿易的大門,中日貿易航線的高額利潤,要怎麼樣維持下去。
他在日本的這段時間思考了許久,終於還是決定,要接受明國皇帝的提議,在澳門-日本的航線之外,擴大中國-印度的貿易規模。
決定了之後,薩門托便帶著半隻中日貿易艦隊,帶著近千噸火山灰,還有一些日本商品先行返回了天津。而剩下的船隊則會在半個月後,直接前往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