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19章 遠航的準備(2 / 2)

“隻要是能夠長時間保持的食物,什麼罐頭我都要。” 鄭芝虎迫不及待的回道。

“我們現存的有一大批蠶豆罐頭,還有剛剛製作完成的一批番茄醬罐頭,還有少量的豬肉和魚肉罐頭,足夠一百人一年的用量。”一名官吏拿著手上的文件念道。

“那真是太好了,能夠全部給我嗎?” 鄭芝虎急切的懇求道。

那名官吏點了點頭說道:“當然,這批罐頭會在五天內運往天津,然後送到你的船上去。不過我們希望,你在這次航行之中,能夠對我們的罐頭做出一個細致的觀察報告。

好讓我們確認,這些罐頭在海上航行時,是不是也具有同陸上存儲有同樣的效果,也好讓我們作出持續的改進。”

鄭芝虎欣然回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航行結束之後,我會給你們送上一份全麵而詳細的報告。”

能夠獲得一批長時間儲存的罐頭食物,讓鄭芝虎的心情不由大為舒暢起來。從日本前往美洲的跨太平洋航行的最大問題,就是中間沒有補給的2個月航程。

他此前一直擔心的問題中就有,航行中的食物問題,畢竟現在大部分食物都無法保存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選擇冬季跨越太平洋,也是考慮到冬季的低溫能延長食物的保質期限。

解決了食物問題,相當於去了他一樁心事。有了這個意外之喜,他對接下來能不能看到其他新奇玩意就更沒什麼期待了。

不過顯然,今天的驚喜還沒有結束。擺在長桌上的下一物件,是一隻正方形的鐵桶,鐵桶的外麵鍍了一層亮銀色的金屬,但顯然不是錫。

“這是?”鄭芝虎向身邊的官吏好奇的詢問道。

“請稍等片刻。”這位官吏微笑著說了一句,便命邊上的仆役抬過了一桶水。

鄭芝虎往水桶內看了一眼,發覺同船上放置了一兩個月的淡水差不多,渾濁且有些許紅色的蟲子在水中漂浮。

兩名仆役在官吏的指揮下,把這桶汙水倒入了鐵皮桶內,然後靜待一會之後,一名官吏取過了一個玻璃杯子,在鐵皮桶下方伸出的鐵管上轉動了下,然後便有水流注入了他手中的杯子內。

這名官吏把手中的玻璃杯放到了他麵前,然後開口說道:“這個鐵皮桶內有六道過濾網,采用了沸石粉末和椰殼燒製的活性炭作為過濾物質。

把汙水倒入上方,就能最大限度的淨化出淡水,下方那個叫做水龍頭,隻要擰開就能把淨化後的水放出來。這些淨化後的水雖然還要燒開後才能飲用,不過水中的雜質和異味都已經差不多清除掉了。你覺得這個裝置可用嗎?”

“當然可用,我相信那些船員們應該會非常感謝你們的。”鄭芝虎看著麵前玻璃杯內較為澄清的水,喜出望外的說道。他甚至不顧邊上官吏的勸阻,取過了玻璃杯直接喝了一大口。

他砸著嘴說道:“果然沒有什麼味道,和正常的淡水差不多。”

鄭芝虎的舉動,讓邊上的官吏大起好感,這還是第一個看了整個淨化過程後,還能把水直接喝下去的,這無疑是對他們製作的這個裝置的最好的評價。

剩下所謂雨水收集裝置,還有柴煤兩用爐子什麼的,就沒在鄭芝虎的眼中了。

在他看來,食物保存技術和淡水淨化技術的確是對海外遠航大有幫助的技術。但是其他改善船上生活的小物件,未必是什麼好事。

跨越大洋的航行應該是冒險家和勇敢者的遊戲,航行中的艱苦條件更能砥礪船員們吃苦耐勞的品格,增強他們對抗風暴的勇氣。

如果讓那些船員們過得太過舒適了,暴風雨來臨的時候,他們還能衝出溫暖的船倉,走上甲板用生命去抵抗大自然的偉力嗎。

然而不管鄭芝虎心中如何思想,這次遠航還是按照了崇禎的意誌準備了起來。

除了替飛鯊號裝備了罐頭、淨水器具、燃煤爐子外,五天內天津造船廠還對這條船隻做了最簡單的改造。

更換了更為堅固的纜繩,把木質滑輪更換為了金屬滑輪,使之更為符合力學原理。船上還加裝了一具簡易的起重裝置,以便於裝卸貨物。

最讓鄭芝虎感到興奮的是,因為要北上京城,所以飛鯊號並沒有裝備火炮。

但是在皇帝的命令下,飛鯊號不僅在前後炮位裝上了兩門火炮,還得到了4門火炮作為儲備用炮。

飛鯊號是一艘二桅帆船,長29.8米,寬5.7米,三層甲板,載重量約為280噸,船上約有水手45人。

當鄭芝虎起航離開天津的時候,船上又多了27人,這其中有醫生、翻譯人員、動植物研究者、製圖人員,還有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