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14章 來自台灣的好消息(2 / 2)

在我們董大人的帶領下,我們打破了他們修築的紅毛城,還把他們抓了回來,送回京城向陛下獻俘。”

“那豈不是一場大捷,我朝這是多久沒聽說過這等好消息了。敢問這位軍爺,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紅毛人有多少啊?”一名青皮討好的問道。

年輕的士兵眼神閃爍了一下,便豪氣十足的說道:“有上千人吧,這些送給陛下看的,都是完好的俘虜,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我們都丟在台灣了。”

京畿地震發生後,在官員們正確而迅速的應對之下,短短幾天內,京城百姓就恢複了如常的生活,而各工坊也恢複了正常的生產狀況。

而宮內周皇後出麵,號召有餘力的百姓募集衣物捐給災民,也讓京城的人心迅速的安定了下來。

那些房子被毀壞的百姓們,開始意識到,雖然現在的皇帝很年輕,但是並沒有忘記他們的苦痛,這讓他們開始對朝廷抱有希望,開始積極的配合著地方官員的工作。

不過正如崇禎在地震後爆發的無名怒火一般,進入崇禎元年後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也讓京城百姓們總感覺有些惶惶不安的心情。

運動會召開帶來的些許喜氣,很快就被這場地震打了個粉碎。就在崇禎想著,應該怎麼振奮下京城百姓的人心,免的被有些人利用,來攻擊他所推行的新政。

王承恩帶著一份奏章,喜氣洋洋的走進上書房向他報喜道:“微臣要恭喜陛下,東海巡閱使許心素向陛下獻捷,他同四海營還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彼得聯手,已經攻下了位於淡水的紅毛城。”

聽到這個消息,朱由檢心裏也大為開心,他便讓王承恩把許心素的奏章讀給他聽。

西班牙人在2年前入侵台灣北部之後,在基隆港外的小島上修建了聖薩爾瓦多城。今年又把勢力擴展到了淡水地區,並在此修築了一個小小的要塞,命名為聖多明哥城,當地土人稱之為紅毛城。

西班牙的馬尼拉總督雖然想要借著入侵台灣島北部,修建堅固的城池,從而威脅荷蘭東印度公司同日本之間的貿易航道。

但是西班牙陷身於本土的歐洲大戰,根本無暇支持馬尼拉總督的這個宏大計劃,再加上馬尼拉總督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同東印度公司爭奪香料群島。

因此馬尼拉總督用於台灣島北部殖民計劃的人手,一直在3、4百人之間。受命開拓台灣島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瓦德斯,雖然占據了基隆港外的小島,但是也受到了當地土人的抵製。

由於土人拒絕向西班牙人出售食物,因此這些入侵台灣的西班牙人常常因為食物不足而生病或是餓死。

位於淡水的土人部落圭柔社,以提供糧食為條件,希望同西班牙人結盟攻擊自己的敵人。但是事後土人卻又反悔了,他們不僅沒有給西班牙人食物,還殺死了八名西班牙士兵。

但是逃回聖薩爾瓦多城的西班牙人,把淡水的地理情報帶給了瓦德斯。相比起基隆,淡水地區才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農作物產區。

於是瓦德斯派出了100名士兵,在兩艘船隻的協助下,占領了圭柔社,並以這個村子作為了他們在淡水的基地。

當許心素帶著30餘艘船隻,近4千兵力抵達淡水之後,當地的土人部落迅速的倒向了代表大明的許心素。

簡陋的防禦設施,加上單薄的兵力,原本駐紮在村子裏的100名士兵,又被某位軍官帶走了20人,沿著淡水河向上,探索是否有和基隆相通的水道去了。

在一番並不激烈的戰鬥之後,許心素便占領了這座村寨,並在一天後俘虜了返回的西班牙探險隊。

許心素拒絕了彼得把這些西班牙俘虜全部絞死的提議,也沒有同意圭柔社要求歸還土地的請求。

他挑選了一些對曾經在土人部落中大肆屠殺的俘虜,邀請這些土人部落的首領參觀審判。

隨後許心素宣布台灣島從此歸屬於大明的治下,並命令各土人部落向他獻出土地和人口記錄圖冊。這些土人部族在明軍強大的軍勢麵前,迅速屈服了。

許心素最後在奏章中說道:“…淡水土地肥沃,河流縱橫,實是台灣北部開墾農業區的最好位置。雖然此地土人部落眾多,但都是2、3百人的小部落,估計整個淡水地區的土人不過近萬人。

如果能夠遷移足夠的人口到這一地區,則此地的發展不會比江南差多少…”

最後許心素派人送上了一些西班牙俘虜,和繳獲的戰利品,同台灣返回天津的船隊一起回到了京城,準備送給皇帝。

而他自己在留下500人駐守淡水後,將率領聯軍繼續北上,繞過海角攻打西班牙人在台灣最後的基地,聖薩爾瓦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