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86章 呂琦的秘密(1 / 2)

朱由檢低頭想了一會,便對著呂琦說道:“朕也好久沒去文思院了,通知下徐省聲,明天下午朕要去文思院看看,讓他替朕總結下,這段時間文思院的研究進展吧。”

呂琦趕緊應了一聲,然後繼續說道:“還有錦衣衛駐陝西的負責人林遠榮,向京城送來了一份密報,是關於一件軍隊士兵同地方民戶,因為高利貸糾紛,而致死人命的案子。”

“唔,你念給朕聽聽。”朱由檢聽後頓時坐正了身姿,提起有些疲憊的精神,聚精會神的傾聽,關於案件內容的彙報。

對他來說,西北、東北兩地的消息,一向是重於大明其他地方的。畢竟不管是現在還是曆史上,這兩地都是保證大明社會穩定的基石,隻要這兩地不亂,天下就鬧不成什麼大亂子。

作為崇禎親信的呂琦,現在也能夠較為了解皇帝的一些心思了,看到皇帝作出這樣的姿態,他立刻放慢了語速,盡可能清晰的把彙報上來的案情訴說了一遍。

朱由檢雙手的大拇指互相繞了許久,才開口說道:“林遠榮處置的不錯,給他升一級,並賞賜京城內城宅院一所,讓他今後繼續努力。

楊鶴現在大約已經在西安上任了,給他發一道諭令,讓他把案子繼續壓著,等到秋後再說。

那個錢文俊賄賂學官得到生員的身份,說明陝西學政不是無能就是貪財弄權之輩。去查一查,現在的陝西學政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背景。”

呂琦應了一聲,馬上退出了上書房,去調查崇禎提出的問題了。3刻鍾之後,呂琦就快步走進了上書房,向崇禎彙報了陝西學政的為人和背景。

朱由檢聽完後,皺了皺眉頭說道:“居然是馮學士的門生,那到是不好倉促下手了。”

皇帝沉思了片刻便吩咐道:“明日內閣議事前,朕要見見馮學士,你去通知下他,另外通知戶科給事中韓一良明日在文華殿外候命。”

呂琦聽到後者的名字,微微有些詫異,不過他絲毫沒有在麵上反應出來,低頭接受了皇帝的指示。

不過當他走出乾清宮,吩咐了身邊兩名小太監去替皇帝傳話後,又叫來了自己的親信小趙吩咐道:“你替我去一趟外東廠,讓王一虎調查下韓一良的背景。”

親信小趙答應著,便匆匆離去了。呂琦站在乾清宮的門廊陰影下,背著手默默思索著。

他從一個灑掃太監一躍成為宮中數一數二的權勢人物,際遇之奇已經成為宮內的一個傳說了。

但是對呂琦來說,他並不認為自己是真的得到了皇帝的垂青,更不能因此而高枕無憂。

崇禎登基之後,宮內的權力格局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王體乾等人依然還占著司禮監的位置,但是宮內的權力已經差不多都轉移到了,信王府出身的諸多新貴身上。

形成了以王承恩、王德化為首,其他太監緊隨其後的格局。而非信王府出身,又能脫穎而出的宮內太監,大約也就是他和徐省聲兩人了。

不過徐省聲主要還是負責各種實際事務,雖然頗受陛下信賴,但是他的權力卻並不能威脅到其他人。

反倒是他,因為協助王承恩掌握社會調查所,並監管錦衣衛,倒是隱然成為了王承恩、王德化之後的宮內第三號人物。這顯然遭到了信王府出身太監的嫉恨,他們認為他的位置本應該是屬於他們的。

雖然呂琦對於權勢看到還是比較平淡的,但是他同樣很清楚,一個從高位墜落下去的太監首領,是不會有平淡收場這種結局的。

為了保持皇帝對於他的信任,他就必須完全的忠誠於皇帝。在某些時刻,他甚至監視了那些信王府出身的太監們的行動。對於他的行動,崇禎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隻不過給他安排了一個固定彙報的時間,避開了其他人的耳目。

從那一刻開始,呂琦便知道,皇帝並不希望宮內完全是信王府出身太監的天下。而皇帝提拔照應他的原因,就是希望他能夠完全的把自己掌握的消息報上去。

明白了這一點,並沒有讓呂琦安心多少。因為這樣的工作並不是唯有他能做到的,隻要皇帝願意,宮內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他的位置。

他想要安穩的守住自己的位置,就需要讓皇帝發現他有獨特的作用,其他人所替代不了的能力。

比如當皇帝提起韓一良時,他就想著要社會調查所對此人建立一個檔案,以備皇帝隨時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