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記下了。”柳敬亭低頭答應著。
朱由檢想了想又囑咐道:“林丹汗這個人,朕不太清楚他的性格。不過他的部下未必都支持他拋棄遼東家園,跑來河套同蒙古同胞廝殺的。
你去了之後,不妨在林丹汗的部眾裏宣傳下,蒙古人不打蒙古人的道理。察哈爾蒙古部的敵人是奪去了他們家園的遼東女真人,不是河套的蒙古同胞和支持他們的大明友人…”
六月中旬,內閣連續發出了幾道文告,對陝西受災地區核實情況後減免稅賦,並發放賑濟糧;推動陝西水利及道路工程修建,以工代賑;設立山西鐵路局,計劃在山西境內修建3000裏鐵路,招募陝西災民,以減輕災區賑濟的壓力;
對陝西、河南、山西三地進行為期一年的糧食統一征購政策,並禁止無牌照的私人在三地收購、運輸糧食出境等。
這些文告的內容頓時讓大明各地的百姓為之矚目,對於減免田賦和賑濟災民,大家都很滿意。
但是對於所謂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及山西境內的鐵路修建計劃,引發了各地士紳、讀書人的激烈批評。
特別是山西及河南的士紳官員們,作為利益的直接受損者,他們迅速的行動了起來。一方麵在地方發起了抵製糧食統購統銷的活動;另一方麵則糾集當地出身的官員上書朝廷反對這兩項政策。
對於鐵路修建計劃,他們隻是口頭批評,但是對於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他們則付諸了行動。比如,一些河南士紳幹脆歪曲了朝廷頒發的政策,欺騙本地的百姓,說朝廷想要無償的把他們的糧食拿走,去救濟陝西的災民。
這些士紳的謊言頓時激起了不少地方的民變,一些河南地方的遊民,幹脆就趁勢糾集亂民起來造反了。河南西北、西南各縣都爆發了零星的農民起義。
這些民變軍顯然沒有打上北京城,改朝換代的想法,他們糾集亂民之後,首先攻擊的就是當地的大戶人家。這時候,河南的士紳們才發覺,他們搬起的石頭,首先砸的是自己的腳。
而山西的士紳們則比較精明一些,他們雖然反對糧食統購統銷,但是表麵上卻不敢做出直接對抗朝廷的舉動。畢竟山西是邊鎮,有一隻人數眾多的邊軍。
且蒙古人在大同外集結兵馬,似乎有叩關的意圖,這也讓山西士紳反抗朝廷的行動保持了自我克製,不過朝中的山西籍貫的官員,卻集中火力開始彈劾以黃立極為首的內閣成員,試圖阻止這項政策的實施。
至於陝西的士紳們,對於糧食統購統銷的政策意見不一,除了極個別愚昧無知的吝嗇財主,大部分士紳都認為,這些政策對於平息陝西旱災帶來的民變隱患是有好處的。
但是他們擔心的是這項政策在執行中會不會變了味道,成為了某些權貴的撈錢之舉。如果朝廷征購了糧食,但是卻不賑濟災民,而以高價出售的話,那麼他們還不如自己留下糧食,以私人的名義賑濟鄉裏。
大部分的陝西士紳也很清楚,如果陝西饑民大起,首先倒黴的就是他們這些當地的大戶,畢竟災荒之年手中還有糧食的人,肯定不是窮家小戶。陝西士紳經過激烈爭論後,終於聯合向朝廷上書,說明了自己擔憂的緣由。
PS:春節將至,今後一段時間的更新有可能不太穩定,萬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