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62章 作戰的準備(2 / 2)

崇禎對於袁崇煥的偏見,讓孫承宗也有些無可奈何,看到孫承宗的模樣,朱由檢才繼續說道:“這樣吧,孫先生你前往大同總攬全局,然後按照你的要求挑選人員組建前敵指揮部。關於這場戰爭,朕將會完全徹底的交給先生,你看如何?”

孫承宗想了想,便試探的問道:“那麼老臣如果讓袁崇煥擔任副手協助,陛下也準許嗎?”

朱由檢的臉色變了變,才回道:“既然孫先生認為有這個必要,朕不會阻止先生。關於這場戰爭的一切事務,全由先生來決斷,朕負責為先生保障好後勤供給。”

孫承宗考慮了許久,才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麼老臣願意勉力一試。”

接受了皇帝命令的孫承宗,走出武英殿後就召集了袁崇煥、茅元儀、孫元化等人,開始商議組建大同前敵指揮部的各項事宜。

而抽調軍隊、軍備及運輸車輛、駝隊的指令,開始一份份的從這個新成立的總參謀部的機構內分發了下去。

比起以往任命出征部隊的主將後,需要主將自己去兵部、戶部溝通,調撥軍械、軍餉、錢糧相比,總參謀部從一開始就顯示了極高的效率。

孫承宗離開武英殿一個小時之後,一份調撥遼東3000騎兵部隊的指令就下發了,指令中注明了讓曹文昭擔任這隻騎兵部隊的統帥。

又過了一個小時,另一份調撥薊州軍一個車營的指令也出了京城。

接下來總參謀部調回了正在野外訓練騎兵行軍的吳懷所部,還有正在石景山訓練的夜不收部隊等等。

當孫承宗等人忙碌於調動軍隊,製定同林丹汗作戰計劃的時候,崇禎也急急召見了柳敬亭、馮銓二人。

馮銓的心情非常不錯,接手大明時報之後,憑借著他在河北士紳中的影響,大明時報終於有了一個極大的發展,成為了河北、山東地區頗有影響力的輿論喉舌。

而馮銓也借著這種方式,重新回歸了大明的政治中心,雖然不少官員還在私下對他口誅筆伐,但是憑借著報紙這種新式的輿論工具,馮銓很快就已經為自己洗白了過往的一些汙點。

畢竟,這些對他有意見的官員,隻能在私下聚會上批評他。關於他的不利傳聞,傳播的速度顯然不如,每三天一期的大明時報來的快,也來的廣。

馮銓還很快學會了,如何在報紙上刊登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再加上一篇評論文章,直接把政敵的名聲搞臭,讓這些人的話語無法再讓人相信。

當柳敬亭、馮銓進入武英殿崇禎的辦公室內,兩人還在猜測皇帝傳召他們想要做什麼的時候,崇禎已經直接了當的吩咐了下來。

“朕召見兩位,其實主要是有兩件事需要兩位去做。第一件,大明很快就要同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作戰了,朕需要兩位做一些輿論上的鼓動工作。”

崇禎說出的話語讓兩人非常的意外,畢竟來之前他們兩人都以為,這次召見大約是和陝西、京畿地區的旱災有關。

馮銓沉默不語,隻是小心的觀察著皇帝的表情,柳敬亭卻毫無顧忌的開口勸諫道:“陛下,現在這個時候同蒙古人開戰,是不是太不妥當了?今年陝西、京畿旱情已經很明顯了。

京畿地區還好,仰仗著年初開始興修的水利工程,多少減緩了旱情的嚴重程度,但是陝西那邊,據說入春以來就沒有下雨過,從陝西來到京城的官員和商人,都對今年陝西的收成擔憂不已。

這種時刻,難道不應該先謀劃賑濟災民,而同蒙古人講和嗎?”

崇禎對於柳敬亭的激動並未感覺不快,他耐心向柳敬亭解釋道:“朕也不願意打這場仗,但是戰爭的主導權力並不在我們手上…”

聽完崇禎的解釋後,柳敬亭顯得有些憂心忡忡,而馮銓卻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他立刻義憤填膺的說道:“這林丹汗真是狼子野心,枉費了之前我大明給他如此多的賞賜。

他不在遼東幫助我大明抵禦建奴,卻跑到西麵來擾亂了同我大明交好數十年的右翼蒙古諸部,還偏偏是在陝西受災的時節,這不是擺明了趁火打劫嗎?就這樣,他也好意思向我們索要市賞?簡直是不可理喻。

臣以為,我們不但不應該答應他的無禮要求,就連他原來的那份市賞,也應該在他回到遼東之後,再發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