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55章 和福王的談話(2 / 2)

朱常洵想了想,覺得這倒是一個沒法子的法子,他自認倒黴的說道:“隻要陛下能讓這些言官不說話,孤願意出一萬,不,是三萬兩。”

朱由檢對著福王搖了搖頭說道:“誠意啊,叔父。你要是不給點誠意出來,這些言官怎麼肯放過你。

他們可是知道你一次從銀行裏就取出了150萬兩,過上幾天還要再去取3、4百萬兩,你就出3萬兩,怎麼壓的下去這件事?”

朱常洵頓時氣急敗壞的說道:“這天下都是姓朱的,他們再怎麼說也就是一個臣子而已,難道陛下還能看著這些人敲詐自己家的親戚不成?”

崇禎對此沉默不語,而福王發泄了怒火之後,也安靜的坐了回去。就連他父親都扛不住文官們的壓力,不得不把皇位傳給了庶長兄,剛剛登基的崇禎又有什麼能力,讓這些言官收回對自己的彈劾呢。

朱常洵頗為疲憊不堪的問道:“那麼陛下以為,孤應當出多少錢為好呢?”

朱由檢這才繼續說道:“朕覺得,叔父拿出十分之一的財產來,那些言官大約也就心滿意足了。”

“這也太荒唐了,憑什麼?”福王顯然受不了,崇禎提出的數目。

朱由檢不動聲色的說道:“而且叔父還要消除在京城百姓和官員中,對這次事件的負麵影響。”

朱常洵頓時止住了憤怒說道:“什麼負麵影響?”

朱由檢看著他說道:“當然是叔父在銀行內並沒有這麼多金銀存款的事,然後再把提出來的白銀存回去,讓朝廷官員們安心,叔父並不想用這些金銀做些什麼。

至於叔父的存款,朕會替銀行擔保,絕不會少了你一兩銀子。事實上,叔父提取紙幣,難道不比使用金銀方便嗎?也省的那些言官,在朕麵前鼓噪了。

朕建議叔父你購買5年期的國債,還可以賺取些利息。”

朱常洵考慮了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說道:“既然有陛下擔保,孤回去後便把錢存回銀行去。不過這個說服官員們的費用是不是可以再降低一些?”

朱由檢低頭想了想,又從桌上拿起了另一份文件,然後交給福王後說道:“這是在鳳陽高牆內悔過的幾位楚藩宗室,通過鎮守太監向宗人府申訴,要求重新審理楚宗一案的文件,叔父不妨看看。”

楚宗案又稱偽楚王案,朱常洵很清楚,這是一起從宗室身分真偽的案件引發了朝中黨爭的大案子。

案件的起因是,封藩於湖北武昌的楚湣王朱顯榕的第三子、第八代楚王楚恭王死亡之後,遺腹宮人胡氏﹐得孿生子朱華奎﹑朱華壁,由王府內監郭綸照料。

萬曆八年,明神宗封朱華奎始嗣王爵,即楚定王;朱華壁受封為宣化王。然而當確定襲爵的時候,府內儀賓汪若泉曾奏稱,華奎弟兄並非恭王所生,但當時沒有引起重視,華奎因而得襲王爵。

朱華奎即位之時,年幼不能理事,由叔父武岡王朱顯槐代理府事。朱顯槐顯然認為華奎並不是楚恭王之後,認為楚王府中的宮女太監連通楚恭王後宮,抱來了兩個假子,奪走了本該由他繼承的楚王位。

朱顯槐滿腹怨氣之下,“製縛宗儀,剝削宮眷寢園,置之絕地,淩逼加於太妃,受賄殺人,罪惡暴著,盡取先世所藏珍異寶貨以去”。

楚府之人始終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任由朱顯槐盜取財物。後在湖廣巡撫趙顯的幹預下,改由其族兄弟東安王朱顯梡任宗理。但是懷疑朱華奎合法性的宗人漸漸不複奉其約束。

到了萬曆三十一年,楚府宗人朱華赿因事得罪了楚王而遭訓斥,心中不滿,聯合了同宗的29人,遣人上告。謂朱華奎為假王,並言朱華奎與朱華壁皆非楚恭王子,華奎係恭王妃兄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之子,華壁乃妃族人王如綍家人王玉之子,都是出生數月而後抱養於楚王府的。

又言華赿妻即王如言女,可為人證,故華赿知之甚詳。他的說法得到了許多楚宗室,如東安王朱英燧、武岡王朱華增、江夏王朱華蠧等人的認可,並引發曠日持久、波及範圍甚廣的楚王與楚宗之爭。

朱華奎重賄內閣首輔、浙黨領袖沈一貫,想要壓下此事,東林黨人以侍郎署禮部尚書事的郭正域在次輔沈鯉的支持下,以此案對沈一貫發起了攻擊,最後在朝中形成了黨爭。

朱常洵仔細回想了一遍,立刻退縮的說道:“這件案子牽連甚廣,連父皇都要和稀泥。再說了,要是替楚宗翻案,孤豈不是在替東林黨人張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