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宣大總督張曉、大同巡撫張宗衡的報告,林丹汗不僅在大肆吞並河套諸部,還在陽和、大同之間派出了小股部隊,試探我大明邊境的虛實。
河套至宣、大邊外,原有各部兵力,喀喇沁部二三萬人,永謝布萬戶五六萬人,西土默特萬戶七八萬人。但是去歲被林丹汗擊敗後,除了鄂爾多斯萬戶外,河套諸部實力大損。
現在順義王卜石兔、喀喇沁部的白彥台吉,跑到了大同得勝邊外的埃不哈,召集自己的部屬和永謝布萬戶的部族,準備要同林丹汗決一死戰,並向我大明求援。
張曉、張宗衡以為,林丹汗不是恭順之虜,擊敗了順義王卜石兔,吞並了河套諸部之後,必然會犯邊。
因此,他們認為不應該在此時同林丹汗講和,傷了順義王等河套諸部的心。且河套之地現在戰火頻頻,根本不適合租借土地進行耕種。
且原左翼蒙古各部市賞38萬兩,而林丹汗名下為12萬兩。右翼蒙古各部,順義王卜石兔11萬兩,喀喇沁部18萬兩等。
現在,林丹汗擊敗各部,便要求把右翼蒙古各部的市賞交給他,這實在是養虎為患啊。
至於榆林史永安那邊,現在的鄂爾多斯部濟農孛兒隻斤·額磷臣,畏懼於林丹汗的威勢,不敢加入順義王卜石兔的陣營,因此倒是對我大明提出的兩家修好,借耕土地、開辟商路一事很感興趣。
鄂爾多斯部是守衛成吉思汗王陵的軍隊後裔,在蒙古各部中地位超然,也較少參與到蒙古各部的戰爭中去,因此部落人口有15、6萬人,兵力約2、3萬人左右。
不過鄂爾多斯部同寧夏、陝西交戰多年,額磷臣對於陝西三邊總督史永安的承諾不能信任,要求大明朝廷派出一位正式的使者商議此事。
以上就是我大明西邊蒙古部族的現狀,先生以為,朕當如何處理眼下的局麵呢?”
黃立極思考了許久,才對著崇禎說道:“這鄂爾多斯部提出的要求並不高,臣以為可以派遣一位得力人士,前去磋商此事。如果能夠談妥,那麼到是可以緩解陝西現在旱災嚴重的狀況。
但是對於林丹汗和順義王卜石兔之間的糾紛,我大明倒是不妨口頭上支援順義王,這蒙古人之間打生打死,我大明又何必去插上一腳。
不管他們誰勝誰敗,對於我大明來說,都是蒙古人的勢力衰落了,這是一件好事啊…”
雖然黃立極已經是朝中最有實幹精神的官員了,但是對於邊牆之外的遊牧民族,始終還是沒有把他們當成是大明未來的百姓。因此,依然還是代表著,朝中官員的主流看法,蒙古人、建奴都是夷人,可利用而不可親近。
黃立極說了半天,但是看著崇禎似乎並不讚成自己的主張,他不由截斷了話頭,轉而征求崇禎心裏究竟是如何考慮的了。
朱由檢想了許久才理清了思路說道:“朕以為,大明以往對蒙古各部的市賞之策,已經不適合於現在的關外形勢了。”
黃立極未曾想到,崇禎想了半天居然憋出了這麼一句話,他下意識的說道:“陛下,蒙古部族雖然在大明和建奴之間搖擺不定,但是有這個市賞之策,他們貪戀財物之下,還未必能全麵倒向建奴。
可若是取消了市賞之策,臣可以肯定,這些蒙古部落一定會加入建奴,於我大明為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