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41章 大沽炮台(1 / 2)

朱由檢毫不客氣的對著張彝憲說道:“讓塗文輔趁著這個機會把礦監局的規則製定出來,難道他自己定的規則還競爭不過別人嗎?

有礦監局的監管,那些煤礦的成本必然居高不下,再加上馬上就要修建的京西鐵路又在我們手中,如果這樣還整合不了西山各煤礦,朕會考慮換一個人去主持西山煤業的事情。”

張彝憲不敢再行辯解,隨後朱由檢指著詔書對他說道:“西山事件,朕不想留下什麼後遺症,所以給你這道詔書。

如果對礦工的審判出現死刑的話,你就頒布這道詔書,把死刑改為流放台灣。告訴塗文輔,讓他居中調解,盡量緩和雙方的矛盾,為恢複生產做好準備…”

西山礦工暴動事件,在一周內就完全平息了,27名礦工被流放至台灣,13名私礦主被罰金3百兩-3千兩不等,作為賠償死難傷殘礦工的撫恤金。

由於礦工提出的大部分條件獲得了滿足,而幾位領頭的礦工也並沒有被處死,且礦工們的怨恨在破壞了一晚之後,也稍稍得到了發泄,於是礦工們很快就在工會的組織下恢複了生產。

而私人礦主背後的權要,在朝廷強大的政治壓力下,要麼選擇了把股份賣給宮內開設的西山煤業公司,要麼就選擇了接受宮內的安排,聯合成立了股份公司,並同西山煤業公司簽訂了包銷合同。

除去了一些地方偏僻的小煤窯之外,280餘家私人煤礦按照地理位置,組成了17個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而西山煤業公司吞並了附近30餘家私礦後,成為了擁有礦工4千餘人,日產煤30萬斤的京西第一大煤礦場。

17家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同西山煤業公司組成了一個煤業托拉斯,所有煤礦的生產經營、財務管理,都落入了西山煤業公司的手中。

而17家煤礦公司位置遠近不同,為了整合資源,統一調配運輸,就需要在各家煤礦公司之間修建道路。而為了提高各個煤礦的生產效率,每個礦洞都需要改成,用鐵軌小車運輸煤塊的生產方式。

這無疑刺激了水泥廠和冶鐵廠的生產,而水泥廠和冶鐵廠的擴大生產,又反過來刺激了對煤炭的需求,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正循環。

西山暴動事件還給崇禎留下了一件禮物,就是當晚被燃燒的煤堆被熄滅之後,有30%多的煤炭變成了焦炭。

於是一直在研究如何煉焦的孫元化,立刻帶著工匠跑去進行了采樣分析。最後他們發現,煉焦煤需要的是被礦主們視為劣質煤的煙煤,而且還需要幾種煤炭進行混合。

這個發現無疑大大加快了研製煉焦的工作,到了5月底,第一爐焦炭終於煉製成功了,而除了焦炭之外,孫元化還收集到了一種黑色的液體,而煉焦爐的煤氣過水後,收集到了一種刺激性的水溶液,和一種不溶於水,又比水清的不溶性液體。

孫元化帶了一些回京,想要讓科學院的院士們研究下,這些東西究竟有什麼用處。

崇禎聽聞之後,就特意趕到了科學院去參觀。當他抵達時,院士們已經從黑色液體中煉出了瀝青。

但是對於另兩種液體的作用,他們還是一無所知。不過朱由檢聞到了那股刺鼻的味道,立刻認出了這種刺鼻的水溶液就是氨水。

瀝青可以用來做木材防腐劑,而氨水的用處就大了。朱由檢便對著科學院的侍從吩咐道:“去拿些麥芽糖來。”

孫元化、金尼閣等人好奇的看著皇帝的舉動,麥芽糖水溶液加入玻璃管內,然後加入氨水,接著水浴加熱。

大家都期待了許久,但是什麼都沒有發生,朱由檢的臉有些發紅。孫元化和金尼閣等人見勢不妙,趕緊岔開話題,轉移皇帝的注意力。

“敢問陛下,這種聞起來有強烈刺激性的溶液究竟是什麼?”金尼閣向皇帝請教道。

朱由檢臉色終於稍稍恢複了些,隨口答道:“這是氨水,奇怪,為什麼不會發生銀鏡反應…”

回答了金尼閣的問題後,朱由檢頓時自言自語了起來。而圍繞在他身邊的院士們麵麵相窺,不明白皇帝在說什麼。

朱由檢突然反應了過來,現在這玻璃管內沒有銀啊,難怪一直發生不了反應。

不過直接丟銀子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而想要配置出銀氨溶液,應該加入…硝酸銀,朱由檢終於回憶了起來。

“上次幹餾硝石獲得的液體還有多少?”朱由檢向著金尼閣詢問道。

金尼閣對著一名同僚吩咐了一句,那位同僚立刻從一邊的架子上取過了一個貼著硝酸字樣的玻璃瓶。

接下來先是製取了硝酸銀溶液,然後配置出銀氨溶液,接著往麥芽糖溶液內滴入銀氨溶液,再次水浴加熱,等待了一會之後,終於一層銀鏡在玻璃管內壁上成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