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府台大人在洛陽城外找一塊地給我們建立種禽場,並派人向河灘附近的村子進行宣傳,倒時讓他們來領取雛雞雛鴨即可。”
孫傳庭頓時爽快的說道:“如果是這樣,那便沒有問題。倒時我派個人給你,有什麼要求,你可以讓他來告訴我。不過這建立種禽場的費用?”
得到了孫傳庭支持的田文明,頓時開懷的說道:“我便住在東南角的周南驛內,府台大人可派人去那裏找我。至於建立種禽場的費用,暫時將會由陛下從內庫撥款。”
孫傳庭頓時愣了下,他下意識的問道:“內庫撥款?”
田文明大大咧咧的說道:“朝廷一些官員覺得養家禽防治蝗災不靠譜,且生怕當地官府借此機會迫使沿河百姓強製喂養雞鴨,然後年末收回成年的雞鴨,給百姓造成額外的負擔。
因此,他們不願意出這個錢,給朝廷自找麻煩。所以陛下就幹脆從內庫撥款,讓我試驗這些防治蝗蟲的方法。”
看著孫傳庭同兩人都見過麵之後,李朝欽便讓嚴士奇同田文明退了下去。
等到大堂內隻剩下兩人之後,李朝欽從桌上的錦盒內拿出了一卷詔書,然後對著他說道:“陛下還讓雜家給你帶來了一份旨意,不過這份旨意你可以自己斟酌,要不要接,這是陛下給你的特殊恩賜。”
孫傳庭頓時一言不發的站了起來,整理了下身上的衣冠,對著拿著詔書的李朝欽跪拜了下去。
李朝欽這才展開手上的詔書讀道:“朕自登基以來,對朝中官員的秉性方才了解一二。朝堂上的京官遇事就習慣退縮,要不然就是執著於瑣碎的小事。而地方官員不是對朝廷的命令敷衍了事,就是頑固而不可理喻。
我大明王朝延續260餘年,現在正是內外交困,天下板蕩的險惡局麵。值此之際,當革舊迎新,破除一切禁錮人心,禁錮生產力發展的舊秩序,方才能挽回人心,度此三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
河南為中原腹地,和平時日過的太久,衛所中軍士荒疏於軍事,武官則一意以斂財為念,武備可謂荒廢已極。無事尚可醉生夢死,有事則中原糜爛一片,若是真的發生了這樣的場麵,則我大明將亡矣。
河南土地肥沃,也是宗藩冊封最多的一省,計親王十一、郡王上百,而宗室近萬人。時人有雲:中州之地半入藩王府。
土地之數恒定,而人口增長無極限。數代之後,河南之地還能養活幾個小民?
河南一半的土地歸於藩王宗室,而另一半的土地則被鄉紳豪族所掌握。這些鄉紳豪族,風調雨順之年就壓低糧價,饑荒之年則瘋狂的兼並小民的土地。
是以河南地方有三大痼疾,一是衛所不修武事,難以安靖地方;二是宗藩人口太多,依仗宗室身份欺淩百姓;三是士紳驕橫,欺壓當地百姓。
昔日唐太宗曰,民為水,君為舟。沒有水,這舟還有何用?沒有了民眾,還要君王做什麼?
是以,朕希望孫傳庭你替朕療此三疾。先整頓河南衛事,再治理河南府內的宗藩和士紳問題。
這三件事都是千難萬難之事,非大有毅力者,大有智慧者,不能擔此重任。朕不願強求,請你自行斟酌,要不要接朕的這道旨意。”
孫傳庭聽了頓時愣在了那裏,這三件事每一件事都有可能讓他粉身碎骨。不管是整頓衛所還是宗藩、士紳,都是三個旁根錯節,勢力交融上百年的龐然大物。
李朝欽心裏終於出了口剛剛被孫傳庭無視的悶氣,他看著半響說不出話來的孫傳庭,不懷好意的問道:“孫大人,你可有意接這詔書嗎?”
孫傳庭心裏掙紮了許久,才對著李朝欽問了一個問題:“若是傳庭愚鈍,一時不慎,讓河南先亂了起來,到時陛下會怎麼辦?”
李朝欽頓時呆了呆,這個問題他也同樣問過崇禎,他思考了半天,就照著皇帝的原話對孫傳庭說道:“陛下倒是說過,自家先放上一把火,那麼別人再來放火也就沒什麼可燒的了。若是能解開這三個痼疾,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孫傳庭原本並不指望會得到回答,但是李朝欽回答的內容卻讓他大感意外。他不再猶豫下去,恭敬的行禮後接過了崇禎的詔書。
看到孫傳庭居然接下了這道詔書,李朝欽再次拿出了一份聖旨,任命孫傳庭兼任河南衛兵備道,負責衛所改製,並建立新的衛軍。
此外,李朝欽還給了孫傳庭一個意外之喜,就是他可以到嚴士奇那裏支取10萬兩白銀和20萬石米糧,作為建立河南新衛軍的軍費和處理其他事務的資金。並且,準許孫傳庭密折向皇帝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