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29章 造船(2 / 2)

你可以通過總參謀部,對後勤部門及民間航運公司的船隻進行緊急征用,戰後再歸還建製就是了。”

在崇禎的大刀闊斧之下,俞谘皋製定的渤海艦隊編製縮減到了3500人,78艘船。而後勤部門的運輸艦隊設定為334艘,籌建的航運公司規模也達到了77艘。

俞谘皋對此有些沮喪,但是他還是對崇禎提醒道:“陛下,這樣的話,運輸艦隊同航運公司似乎沒有這麼多足夠的水手。”

朱由檢毫不遲疑的回道:“讓他們去招募山東沿海的漁民,還有運河上的漕工,朕覺得人手不會不夠用的。”

正當俞谘皋以為,自己報上去的艦隊預算將會裁減大半時,朱由檢卻看著攤在桌麵上的地圖說道:“除了天津、廟島兩處設立艦隊基地之外,朕要渤海艦隊在這塊地方也建立一處艦隊基地。”

俞谘皋順著皇帝的手指方向看去,發覺皇帝指的地方是遼東半島頭上的一個海灣處。

“旅順?”俞谘皋下意識的讀出了地圖上的名字。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旅順現在就在我們手上,一直以來都歸屬於東江鎮管轄,昔日張盤正是從此地出兵率兵收複金州、複州、永寧等地,隻可惜缺乏遼東各軍配合,導致最後兵敗。

旅順地勢險要,背山麵海是形勝之地。但若是港口被封,則就變成了死地。因此守旅順就要海陸並重,以陸上的炮台守衛港口,以海上的軍艦護住旅順的命脈。

如果登萊、廟島諸島、長島諸島加上旅順都納入我軍,那麼遼東半島就會與海洋隔絕。

而對大明來說,這條防禦線的存在,也保證了從海洋而來的敵人,無法威脅到渤海內的京畿要地。”

俞谘皋久在福建,對張盤的事倒不是很了解,不過旅順的地形卻讓他認為,皇帝下令增強旅順的防禦是正確的。

王安、宋武烈本身就是登萊水師出身,對於這段往事倒是清楚的很。他們也一直認為,同登萊隔海而望的旅順,的確是遼東半島的屏護。

隻不過隨著袁可立去職之後,後來的登萊巡撫喪失了收複遼東半島的進取心,把登萊水師從一隻進攻性兵種,當成了保證遼東、東江兩鎮後勤運輸的船隊來使用。

他們這些水師的中下級軍官,在文官眼中比陸上的武官更有所不如,那裏還會聽取他們的建議呢。

在加上水師船隻的保養物資和資金被大肆貪墨,於是頗為強盛的登萊水師,沒過幾年就開始衰敗了。

看著眾人都同意自己的方案之後,朱由檢這才繼續說道:“朕會調撥一部分水泥和鋼筋,還有一隻建築隊伍,仿照西洋銃台的方式,在旅順修建要塞。

而在這之前,總參謀部應當派出勘察隊伍,對整個旅順的地形進行詳細的勘察,好為設計旅順要塞做好準備。

此外對於旅順現在的守軍進行甄別,不可靠的人員全部調回內陸,並在登萊地區組建一支新軍,準備替換旅順守軍…”

皇帝的命令,讓俞谘皋等海軍參謀都很滿意。修建旅順要塞,組建一團新軍,使得渤海艦隊大大加強了自己的力量,並等於控製了整個渤海地區,這表示渤海艦隊將不再從屬於,登萊巡撫等地方官員的名下了。

且因為修建旅順要塞和組建一團新軍,渤海艦隊的撥款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到了50萬元。

隨後,崇禎聽取了這些參謀們對他介紹,海軍船隻的建造工藝。朱由檢這才明白,為什麼這些船隻的造價會這麼便宜。

因為這些船隻大都是鬆木、杉木所造,且按照工部的規定,新船中還需要使用30%的舊木料,以節約用材。

鬆木大約5年大修一次,而杉木則是十年,唯廣東有特殊的鐵力木製作的船隻,可以超過15年。但是鐵力木生長緩慢,沒有什麼大材,隻能修建小船。

而福建、廣東多山,樹木資源豐富,且造船所用的桐油、生漆、麻等多出於南方。因此這些海軍參謀們都認為,在天津修建造船廠,實在是一件不劃算的事,還不如在福州建船廠或是訂購船隻更為省錢。

崇禎當然不會認可這個說法,即便是天津造船貴上一些,這個造船廠也是控製在朝廷手上。研發出來的造船技術不容易被擴散出去不說,光是造船業容納的就業人口,已經可以幫助他吸納不少遼東難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