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3章 水泥試製成功(2 / 2)

朱由檢離開會同館之後,並沒有向著皇宮而去,而是直接向著外城而去了。

在外城的磚瓦廠,豎著18個柱子,朱由檢在工匠頭子的陪同下,一一檢查了這些柱子。

檢查完畢之後,朱由檢才隨口對著身邊的工匠問道:“這些柱子都有28天了嗎?”

工匠頭子孫河馬上回答道:“是的陛下,都已經達到28天了,小人們每天都按照陛下交代的方式進行養護,沒有一天漏下的。接下來,就請陛下吩咐怎麼試驗這些柱子了。”

“找人拿大錘子砸,直到完全破壞柱子為止,記錄下錘擊的次數。”朱由檢思考了一會,便吩咐道。

在沒有靜壓機之前,他也隻能選擇了最原始的人力破壞方式。18個原始的鋼筋混凝土柱子,半個小時後就殘破不堪了。

朱由檢再次檢驗了一遍柱子,發覺除了三根柱子外,其他柱子上的混凝土已經全部碎裂了。

“這三根柱子的編號是什麼?”朱由檢指著三根保存了大半模樣的柱子問道。

工匠頭隻是撇了一眼,就報了出來:“是5號、9號和14號柱子。”

“把這三根柱子使用水泥的燒製記錄拿來給我看看。”朱由檢一邊觀察著柱子的破壞斷麵,一邊隨口吩咐道。

站皇帝在另一側,負責管理磚瓦廠的小吏,很有眼色的從身後的屬員手中翻找出記錄本,然後小跑到崇禎麵前恭敬的遞了上來。

朱由檢仔細翻看了三份水泥配方記錄,主材都是他所說的石灰石同粘土粉碎煆燒,記錄上有所不同的是添加劑的不同。

朱由檢看著記錄對著身邊的工匠頭子說道:“這三份配方都可行,今後就在這三份配方上進行調整實驗,看看能不能燒製出不同作用的水泥,比如說可以在水下凝固的水泥。

嗯,根據這三份記錄,我們要規定:燒窯的溫度必須高到足以使燒塊含有一定量的玻璃體並呈黑綠色。把其他的記錄也給我看看。”

工匠頭子點著頭記下了崇禎的吩咐,而小吏則忙不迭的拿來了剩下的記錄。

朱由檢同樣很認真的翻看了一遍記錄,並不時的對照了下相應柱子的破壞麵。

合上最後一份記錄之後,他繼續對著工匠頭子說道:“好幾個柱子輕易就開裂了,主要問題是水泥內部含有過量的石灰。所以,今後燒製水泥時,石灰石和粘土的比例必須正確還要固定,不能燒製完成之後,還有石灰存在…”

終於弄出了水泥,讓朱由檢還是挺高興的,這意味著他終於可以修建現代樣式的道路和廠房了。

不過利用磚瓦廠的磚窯改建的水泥窯,顯然不怎麼適合大規模燒製水泥。且外城使用的石灰石也需要從西山運來。

既然確定了水泥的基礎配方,崇禎便下令在門頭溝石灰石礦附近修建水泥廠,他還同幾位工匠討論了如何修建土法的水泥窯。

讓崇禎有些遺憾的是,磨料和粉碎這些工作,現在還是隻能用人力和畜力完成,這顯然限製了水泥的產量。

在磚瓦廠呆了大半天,天色也漸漸暗下來了。在王承恩的催促下,朱由檢終於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在同這些工匠們的討論中,他感到自己好像回到了後世開設計交底會一樣,比給商人代表們畫大餅自在多了。

臨走之前,朱由檢下令對研發水泥的工匠和官吏們進行了嘉獎。

當他回到宮內時,看到自己桌上又堆了一堆文件,詢問了呂琦幾句之後,他便批改起來了。

在文件的最下方,朱由檢看到了一本書,他拿著書翻看了起來,粗略翻看了數頁之後,他便對著呂琦有些急切的問道:“這本《東西洋考》是那來的?”

呂琦倒是難得看到崇禎露出這種神態,趕緊回道:“是翰林院編修倪元璐送上來的,說陛下既然要想開放海禁,那麼應當讀一讀此書,了解下海外各國的情況。”

朱由檢摸著下巴想了許久,才笑了笑說道:“明天朕要見見倪元璐,就安排在會同館吧…”

山東各地的沿海漁民,在接到了當地河泊所傳達的文告之後,不少人都半信半疑的加入了河泊所建立的漁業公司。

整個山東半島大約建立了12個漁業公司,加入的漁民有數千人。這些願意加入漁業公司的漁民,大多數都是較為貧困,隻有一艘小船,或是連小船都沒有的窮困漁民。

那些家境較為富裕,家裏有艘大船的漁民家庭,都不願意加入漁業公司。

雖然那些河泊所的小吏們宣傳,進入漁業公司的漁民,都會分到大船出海。但是很少人願意相信朝廷的話,不過河泊所廢除的幾項雜稅,倒是讓這些漁民們感到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