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2章 湖廣商人的困境(2 / 2)

米商們感覺自己的前途光明一片,但是茶商們則更為明顯的看到了湖廣茶葉尷尬的境地。

待的這些商人們討論了一會之後,朱由檢才再次開口說道:“諸位剛剛說的不錯,湖廣依托長江及各支流水係,可以很容易的把出產之物運送到蘇杭一帶。

而湖廣豐富的水源,更是種植稻田的有利條件。從前我們說:蘇湖熟,天下足;但是今後完全可能變成:湖廣熟,天下足。

如果真能做到這點,昔日蘇鬆魚米之鄉的名頭,未嚐不會變成湖廣的稱號。”

大半的湖廣商人代表們臉上都掛上了會心的微笑,還有小部分商人則依然憂心忡忡。

朱由檢觀察了這些商人代表們的神情之後,卻話頭一轉的說道:“但是想要把湖廣的農業發展到蘇鬆兩地的程度,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各位都是商人,都應該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經商需要成本,想要把湖廣之地變成魚米之鄉,同樣需要巨大的投入。

有水是好事,但是水多就成了災難了。長江水係雖然給湖廣行省帶來了航運和農業用水,但是同樣也帶來了水災。

要想發展湖廣行省,首先就要製服長江水係,我們需要對流入長江的每條支流都進行梳理,才能得到長江的水利而去長江的水害。

且長江航道彎曲蔓延,不少地方都成了妨礙長江航行的威脅,我們要整治長江,不但要修建江堤,還要截彎取直…”

皇帝拋出的一個個項目,頓時把剛剛興奮不已的湖廣商人們澆了個透心涼。想要完成這些項目,花費的錢糧不是以百萬計的,而是以千萬計算的。

他們實在是想不出來,窮的都要找商人們開會繳納稅收的朝廷,究竟猴年馬月才能動工了。

朱由檢似乎並沒有覺察到這些商人們難看臉色,繼續興致勃勃的說道:“其次,想要開墾湖廣的田地,就需要消滅阻礙開荒的各種疾病。朕聽說湖廣之地,為禍百姓最烈的,莫過於水蠱病。

如果不能征服這些疾病,湖廣的百姓終不能安居樂業,而沒有了百姓,又談什麼發展農業?朕已經命令太醫院調集人員,前往湖廣研究攻克這些疾病的治療方式…”

聽完了皇帝對於湖廣農業發展的設想,這些商人們麵麵相窺,最後陳大德小聲的對皇帝提醒道:“陛下聖明,對我湖廣百姓關懷備至,我等小民感激涕零。不過這些錢糧要從何而來呢?”

朱由檢溫和的回答道:“朝廷出資一部分,地方自籌一部分,收益者拿出一部分。我們先易後難,先急後緩,隻要一點點的幹下去,終究能夠改變湖廣的麵貌的。反之,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麼就算再簡單的事情,也不會自動完成的。”

陳大德終於領悟了些什麼,他試探的問道:“陛下的意思是,這些事情不是立刻動手的嗎?”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如此,朕不是神仙,也不是隋煬帝。朕還是明白的,我們做事情終究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超過了現實條件的蠻幹麼。”

皇帝的說法,讓商人們的臉色好了許多。雖然崇禎提出的設想的確是有利於湖廣百姓,但是如果皇帝不顧民力,就這麼頒發命令的話,那麼對於湖廣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這些商人代表們也馬上反應了過來,皇帝所說的朝廷出一部分,顯然是指增加的商稅而言,畢竟除了商稅之外,其他收入都已經對應著支出了。

糧食商人們對此自然是樂於見到的,畢竟要完成這許多工程,湖廣繳納的商稅肯定是不足的,那麼必然是要從其他地方征收的商稅裏貼補一份出來。

不過茶商們的心情就有些糟糕了,他們的茶葉銷量每況愈下,還要再增加商稅的話,無疑是給他們雪上加霜了。

朱由檢這時轉過頭去,對著王承恩吩咐了幾聲,很快幾名小太監捧著托盤走了進來。

朱由檢首先拿起一塊磚頭似的茶磚說道:“這一塊是茯磚茶,是用於邊塞銷售的茶磚,當然對於茶葉你們總有人比朕懂的多,朕就不談這是怎麼做的了。

朕聽說湖北地區還有一種帽盒茶,也類似於磚茶。但是除此之外,不管是陝南還是湖廣的茶葉都會運到鹹陽進行製作茶磚。

這顯然是不劃算的,朕以為應當安排人員在茶葉產地進行研製。而至於邊茶的外貿,朕打算重開絲綢之路,第一批設立5家公司從事出境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