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55章 說服薛貞(2 / 2)

蘇茂相臉色有些不自然的回答道:“陛下隻問了我們一個相同的問題,如果我們成為刑部尚書之後,對於陽武侯被殺案的判決應該如何處理。”

韓爌轉著眼珠想了一會,才詢問道:“禮卿是怎麼回答的?”

蘇茂相頗為不滿的說道:“袁禮卿說,既然律法已經做出了判決,陛下又已經審核通過了,那麼就應該維持判決。”

看著蘇茂相不滿的神情,顯然他的選擇同袁可立相反。韓爌沒有再繼續問下去,去招惹同僚的不快。

決定了新任刑部尚書的人選之後,朱由檢便離開了文華殿,出宮去了燕京大學。

和上次相比,國子監內學生的人數多了不少。一些原本關閉的屋舍也重新進行了修繕,準備開放作為學生的教室。

李之藻陪同崇禎巡視了,剛剛成立沒有多久的,文學係、數理係、化學係、地理係四個分部。

巡視的路上,朱由檢有些好奇的詢問道:“現在各係都有多少學生了?”

側著身子走在皇帝左側的李之藻,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總人數已經超過了890人。文學係的學生占據近一半人;數理係人數第二,超過200人;化學係同地理係學生人數最少,各自100餘人。”

朱由檢略略有些失望,“文學係的學生,還是太多了些。這樣吧,以朕的名義設置40份獎學金,每個係各分配10個名額。

此外凡是在自然科學上有所突破的學生,朕將親自給予授勳,並給予物質獎勵。”

李之藻對於皇帝對燕京大學的支持感到非常的高興,雖然名義上徐光啟依然還是燕京大學的校長,但是這所學校及科學院的日常工作,卻漸漸轉移到了他同王徵手上。

李之藻對於燕京大學的學科設立投入了很多精力,初步完成了各個自然學科的課程安排,還有教材的編訂選擇。

在國子監內走了一圈之後,朱由檢便同李之藻等人返回了教授們辦公的地方。

朱由檢翻看著桌上的書籍,口中隨意的問道:“自然學科這部分,你們打算采用那些書籍作為教材?”

李之藻頗為興奮的說道:“《幾何原本》我們已經翻譯出了11卷,還有4卷正在繼續翻譯,這套書自然是要作為教材的。

《算盤書》、《算術》、《代數學》、《分析術入門》、《九章算法比類大全》、《算法統宗》等都會納入教材。此外,臣希望陛下能夠破格收錄程子算,成為燕京大學數學教授。”

朱由檢抬頭看著李之藻,有些茫然的問道:“程子算是誰?”

“程子算就是程大位的後人,而程大位就是《算法統宗》的作者。《算法統宗》對於珠算及一些實際問題上的算法,非常的出色,程子算向本校獻出這套書,臣以為應當給予獎賞。”李之藻為朱由檢解釋道。

朱由檢想了想,便問道:“他的數學程度怎麼樣?能夠擔任教授一職嗎?”

“綽綽有餘。”李之藻趕緊替程子算打了包票。雖然他本人很樂意接受西學,但是當耶穌會的傳教士們在科學院占據了大部分位置之後,李之藻便試圖吸收大明知識分子的精英,來平衡科學院西人過多的局麵了。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隻要能通過考核,李卿可以自由聘請,你認為合適的人員成為燕京大學教授。”

李之藻低頭感謝之時,朱由檢已經轉移話題問道:“製定度量衡的工作,現在已經完成的怎麼樣了?”

李之藻回頭招來了王徵,讓他對皇帝解說製定度量衡的工作。王徵上前對著崇禎行禮之後,才不慌不忙的說道:“數據基本已經測定完成,大約十天之後就能製作出標準的米尺,然後根據陛下的要求,設定一整套包括長度、體積、質量的公製單位。”

朱由檢思考了一會便說道:“標準度量衡量具可以製作數套,分別以不同材質,今後可以觀察下在溫度、濕度的變化下,哪一種材質做的量具變化的最少。”

“變化?”李之藻、王徵對於皇帝的說法有些迷惑了。

朱由檢不得不向兩人科普了下熱脹冷縮的科學知識,然後他繼續說道:“標準度量衡確定之後,首先統一京城之內的各度量衡器具。並以此為標準,確定公製同舊製度量衡,公製同西製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

接下來,我要求各位對中西算學中的單位、公式進行統一,然後再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和研究數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