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0章 製定目標(2 / 2)

錢謙益這才發覺,論起宣揚道德口號來,這位少年皇帝並不比東林黨人差多少。

黃立極則感覺有些頭疼,崇禎把這麼一頂高帽帶在內閣頭上,要是內閣出了點什麼差錯,豈不成了眾矢之的。

也許大明朝的讀書人當中,的確會有一些想要達成聖人理想的人。但是大明朝的官員,絕大多數追求的不過是榮華富貴和耀眼的權勢罷了。

就算是內閣中的這9人,有誰能做的到天下為公呢。但是他們誰也不會站出來告訴皇帝,他們入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建設什麼大同社會。真有人這麼做的話,估計要被言官清流彈劾到死了。

於是,雖然內閣閣臣們對於皇帝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是把大明建設成為大同社會,作為大明內閣的最高理想,在內閣全體讚成的狀況下通過了。

朱由檢看著舉起右手同意的各位閣臣,滿意的放下了自己的右手說道:“大家都表示讚成,可見我們對於建立一個美好社會,還是有著共同的意願的。今後各位決定內閣重要事情時,可以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朕覺得這樣挺好,當然首輔擁有一票否決權。”

黃立極有些迷茫的問道:“一票否決權是什麼?”

“就是,隻要某件事首輔投了反對票,哪怕其他人都讚成,都不能通過。”

“那臣要是讚成,其他人都反對呢?”黃立極下意識的問道。

“那還是沒通過。”朱由檢毫不猶豫的說道。

黃立極才發覺,自己似乎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他頓時閉上嘴。

當各位閣臣還在糾結於,要如何去建設這個大同社會的時候,朱由檢再次開口說道。

“把大明建設成為大同社會,這是我們的最高理想,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建成的,甚至於數代人之後,我們也未必能達成這個最高理想。

總而言之,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看不到這個目標實現的,因為這個目標太過遙遠了。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最高目標劃分為幾個階段,先製定出一個我們能做得到的最低目標。”

不管是黃立極還是錢謙益等閣臣,心裏終於鬆了口氣,在他們看來,皇帝總算是恢複了理智,不再把虛無縹緲的聖人理想掛在嘴邊了。

雖然大明的官員都非常願意用聖人的道德言論去約束皇帝的行為,但是不代表他們願意被皇帝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

“臣以為,這個最低目標可以設定為國泰民安。”張瑞圖趕緊主張道,他深怕皇帝再說出一個讓內閣無法做到的目標。

朱由檢隻是看了看他,便否決道:“這個目標還是太高,也太過空洞。我們要設定的低一些,也要更具體一些,好讓朝廷官員和百姓一聽就明白過來。”

“那麼陛下的意思是?”黃立極不得不出聲詢問道。

“解決大明百姓的溫飽問題。朕以為凡是大明治下的百姓,都應當能夠滿足,吃的飽穿的暖,這個作為人最低的基本物資需求。”

崇禎提出的這個最低目標的確不高,但是對於內閣閣臣們來說,這個目標比剛剛他們提出的國泰民安還要難以完成。

在這些官僚的思想裏,國泰民安不過是意味著,邊疆不發生戰爭,國內不發生民變的一個狀態,這種狀態努力一下還是可以勉強做到的。

但是要解決每個大明百姓的溫飽問題,就算是“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安樂,歲不能災”的仁宣盛世,也不能保證邊遠地區的大明百姓能夠解決溫飽問題。

在座的閣臣中,除了錢謙益等少數幾人出身江南縉紳之家,對於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觸動感。黃立極、徐光啟、郭允厚等幾人不是出身小地主,就是見過大明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態,他們很清楚的知道,皇帝提出了一個根本無法完成的目標。

作為崇禎的支持者,徐光啟雖然認為這個最低目標看起來很難完成,但卻同樣是他個人的政治理想,和皇帝早就溝通過的他,第一個出聲支持了皇帝的意見。

錢謙益和施鳯來立刻跟上了徐光啟的步伐,他們心裏想的是,隻有和皇帝保持一致,才能讓他們在內閣不被邊緣化。

有了三名閣臣的支持,黃立極等閣臣終於放棄了給皇帝潑冷水的念頭,他們略顯遲疑的向後表態支持了崇禎製定的這個最低目標。

建設大明的最高目標和最低目標,獲得了內閣的全體支持之後,朱由檢終於鬆了口氣,果然想要決定什麼事,縮小決策的人數才是王道。

說服9名內閣成員接受自己的想法,比在朝會上說服數百名文武官員們,要簡單快捷的多了。